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文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文明
 

2013年7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诱食中国市场,利乐命悬调查

来源:中国企业报  

诱食中国市场,利乐命悬调查

(上接第二十一版)

记者了解到,早在10年前,利乐就开始和蒙牛、伊利等企业合作。

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早年牛根生刚刚从伊利出走,创立蒙牛时,手上没什么钱,利乐就先把包装设备给他用,但同时要求必须使用利乐的包材。”

利乐的这种“免费使用生产设备,通过包装材料和耗材来赚钱”的“捆绑销售”模式刚开始并没有引起业内注意,之后这种模式受到了国内包装同行的围攻。从2003年起,就有国内包装企业控诉利乐的垄断行为,称利乐利用市场强势地位把“捆绑销售”写进合同。

专家指出,中国乳业在发展初期大部分都缺资金和技术,利乐于是“送设备上门”,而正是采用这种“捆绑销售”的办法,使得利乐不断开疆扩土,也正是通过这种看似吃亏实则抢占销售市场、获得长远收益的模式,利乐达到了对中国各大食品饮料生产厂家的“占领”。

中国企业被迫接受超30%高价包材

中国政法大学系统法学与疑难案件研究中心主任调研员、北京亿嘉律师事务所王永杰律师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反垄断法》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利乐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甚至到90%,显然处于市场支配地位。

王永杰认为,利乐主要是“免费”提供生产线给厂家,厂家出于降低成本和逐利的本性,便会贪图便宜,都会大量采购利乐的

“免费”生产线,其他厂家也会闻风而至使用利乐的产品,再加上利乐的行为做得比较隐蔽,厂家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同时,监管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这种模式畅通无阻。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乐包装借助包装生产线领域的垄断地位,捆绑销售包装纸进而限制其他生产厂家的发展。”

利乐占据市场绝对份额,相关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又是如何呢?

简爱华指出,利乐包装的“捆绑销售”模式“填满了自己的腰包”,却建立在相关产业链各个主体的痛苦之上。“利乐包装捆绑销售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一方面增强了国内食品企业的依赖性,因此形成长久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通过限制其他企业发展使包装行业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进而通过较高价格获取更高利润。”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利乐的包装纸相对其他纸来说成本较高。选择了利乐的灌装机设备就必须选择利乐包装材料。从这一点上说,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据悉,由于利乐占据主导地位,乳品企业议价能力很弱,利乐目前的包材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贵30%左右。

生产商叫苦不迭,消费者承担高成本

7月19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以采购商的名义联系国内几家大型的食品包装企业,多家企业均表示自己的包材比利乐便宜不少。其中山东泉林包装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泉林的食品包装纸质量并不比利乐差,价格上至少比利乐便宜10%,如果订得多,还可以便宜。”

在谈到乳品企业对利乐的不满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利乐的价格确实比市场其它同类企业的价格高。不过这一点利乐直到近日被立案调查才承认。”

“因为利乐包装占据国内包装行业过半份额,并且不断蚕食新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注定了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承担较高的包装成本,对于提升企业利润水平十分不利。”简爱华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利乐包装的主流产品由75%的纸、20%的塑料和5%的铝箔制成。曾有权威机构估算,利乐公司的利润率达到20%左右。2012年利乐产能达600亿包,如果满负荷生产,年收入150亿元,折合到每天收入4000多万元。

而食品生产企业购买昂贵的包材后,产品高价格则直接传导至消费链条。

王丁棉指出,目前消费者购买一盒2元左右的250毫升利乐砖牛奶,至少有0.45元是用来购买包装的。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每买一盒液态奶,实际上有4成的费用都在“买包装”。

王丁棉表示,如今国内整个常温奶包装市场约1100亿包/年。其中,利乐占600亿包,德国企业康美占100亿包,而国内企业一共占400亿包,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3。

两个月前国家就已介入

对于利乐被调查一事,7月11日,董金狮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实际上,在7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宣布对利乐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正式立案调查之前的两个月,国家相关部门就已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利乐中国新闻发言人牟晓燕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利乐正向相关部门提供信息配合调查。“之前媒体所称的95%的市场占有率是十年以前的数据。至于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数据,不方便透露。”

此外,对于“捆绑销售”模式,牟晓燕表示,利乐的经营分为三大块,即包材、机器设备和技术服务。“这三块是相互独立的,客户可以任选其一或全部,并不存在捆绑。”

而当《中国企业报》记者向牟晓燕进一步询问国内到底有哪些客户使用了利乐的生产线未使用利乐的包材时,牟晓燕则以不方便透露回绝。

而对于被调查一事,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利乐国外总部拟派出律师与政府相关部门接触,以应对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如果未来被认定为垄断,利乐方面的律师将从法律方面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交涉。

当记者就此事向利乐中国方面求证时,牟晓燕明确表示否认,并称“这不是利乐的态度”。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