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积累了结构调整、企业升级的大量资本,是继续依赖传统能源、金融企业独领风骚,还是依赖国企实力加民企活力,在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行业中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新活力,不仅关系企业的未来,而且关系整个国家的未来。
世界500强新启示:打造中国大企业升级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世界500强新启示:打造中国大企业升级版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出炉之后,中国企业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从1995年的3家企业上榜,到10年前的11家企业上榜,到今年的95家企业上榜,18年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增长了30多倍。中国500强企业的增长速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赶超美国,成为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第一大国的日子不再遥远。
毋庸置疑,中国正在大踏步进入大企业时代。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它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留给我们的只能是去适应,抑或因不适应而被淘汰。这可能是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我们讨论企业发展方向问题的基本前提。
拥有大企业才有未来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实力,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则是大企业的实力。权威数据显示,一国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和该国经济实力直接相关。这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大企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键将取决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换言之,没有大企业的国家将难言未来,大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
什么是真正的一流的大企业?麦肯锡归纳了三个特征:首先,要“大”,即具有足够规模的体量,对行业乃至全球经济具有显著影响力;其次,要“强”,即不断创造不俗的业绩并保持所在行业的领袖地位;第三,“基业长青”,即具有发展的长期持续性,经历市场变幻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积累了长盛不衰的国际名声。
美国可口可乐、沃尔玛,德国奔驰、宝马,日本索尼、松下……这些享誉全球的一流大企业品牌,不仅是各国经济地位的重要支柱,更已成为国家在世界的脸面与名片。环顾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大”的特征已经具备。不少企业规模确实超过了许多老牌跨国公司。而对于后两个特征,相当多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做到。“大而不强”亦成为外界对世界500强中国企业诟病最多之处。打造中国大企业的升级版,让中国大企业真正成为大而强、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公司,可能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大只是手段强才是目的
中国大企业之所以“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国际化程度不够,缺乏真正的全球公司,缺乏在全球市场布局从而吸纳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缺乏在全球市场与全球公司竞争的能力。
改革开放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大企业发展大多经历了或正在经历“国内公司—国际公司—跨国公司—全球公司”四个阶段。所谓国际公司即企业通过国际贸易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国际市场。跨国公司是在2个以上国家投资经营的企业。全球公司则是拥有全球战略、全球管治和全球责任并且跨国指数超过50%的企业。
观察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500强企业里的几个最发达国家所属的大企业多数已经是全球公司。以今年进入世界500强公司前3名的企业为例,荷兰皇家壳牌、埃克森美孚、沃尔玛等公司的跨国指数均超过50%。
反观我国不少上榜企业规模确实超过了许多老牌跨国公司,然而多数还不是真正的跨国公司,更不是全球公司。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数据,这100家最大的中国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为12.93%,不仅远远低于“2012世界100大跨国公司”62.25%的平均跨国指数,而且还远远低于“2012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38.95%的平均跨国指数。在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跨国指数大于30%的公司仅有6家,大于20%以上的公司也只有20家。而跨国指数小于10%的企业,多达55家。
从跨国经营程度这个层面来看,可以说,当前我国大企业的跨国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提高国际化程度,由产业参与者向主导者过渡,成为产业规则与相关标准的制定者,打造中国大企业的“升级版”,考验着中国大企业的智慧和勇气。
打造国民共进的
大企业升级版
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是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重心所在。然而,从世界500强榜单对比来看,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和500强企业的总体变化趋势出现一定程度背离,暴露出我国企业发展存在相当的结构失衡问题。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这次上榜的企业中,仍然主要集中在电力、银行、钢铁、能源、工程建筑、电信、汽车等领域,基本上都属于资金密集型和自然垄断、行政垄断性较高行业。这次新上榜的16家企业中资源类就占了9家,银行保险类占了4家。相比之下,中国内地科技企业仍然仅有联想和华为两家公司上榜,只占2%。而全球共有44家科技企业上榜,占比8.8%。苹果等科技企业的位次较去年也有了大幅提升。
从盈利能力来看,金融企业利润畸高也是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今年上榜的9家银行、4家保险公司共13家金融类企业,利润占到95家上榜中国企业的一半还多,相比之下,美国27家上榜金融企业利润占比仅为1/4。金融类企业的过分发达无疑挤占了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空间。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仍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主导,上榜的民营企业仅有7家,不到上榜国有企业数量的1/10。而其它发达国家上榜企业则以民营企业为主。这也被外界视为中国大企业结构失衡的重要特征之一。事实证明,民营企业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力量,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与否及其规模、比例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与社会发展的前途。
一直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华为无疑是最好的证明。这家诞生于中国深圳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拼搏与积累,尽管一直没有上市,却已从最早的“作坊企业”成长为今天的“国际化巨头”,连续几年跻身世界500强排行榜。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它赢得了世界的认可与尊重。
近年来,华为连续数年蝉联日本移动宽带终端市场份额第一名;华为MediaPad一经推出,即赢得俄罗斯用户的青睐,成为市场最抢手的平板电脑产品;在美国,在埃及,在肯尼亚,在世界各地,每分钟都在销售华为产品,每一秒钟都有人在使用华为产品,带着花瓣标志的华为终端产品已经遍布全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名片。相比之下,中国众多上榜的能源类企业则多未真正走出国门。
当然,国企与民企并非天然对立。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经说过,央企的实力加民企的活力等于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前全球化竞争的形势下,国企、央企拥有先天的实力优势,民营企业则在高科技、服务行业拥有巨大活力。两者如能很好的结合,无疑是中国大企业的福音。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积累了结构调整、企业升级的大量资本,是继续依赖传统能源、金融企业独领风骚,还是依赖国企实力加民企活力,在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行业中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新活力,不仅关系企业的未来,而且关系整个国家的未来。目前来看,提升跨国经营能力,调整大企业结构,打造中国大企业升级版,或许是未来中国大企业最紧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