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产业公司
 

2013年7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奶粉整合前夜飞鹤乳业美国退市另有所图在不断传出被收购消息的背后,隐藏在飞鹤乳业这家老牌地方奶粉企业内部的,则是“借助资本力量和政策东风,完成对企业短期提升从而谋求新一轮资本扩张”的战略意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奶粉整合前夜飞鹤乳业美国退市另有所图在不断传出被收购消息的背后,隐藏在飞鹤乳业这家老牌地方奶粉企业内部的,则是“借助资本力量和政策东风,完成对企业短期提升从而谋求新一轮资本扩张”的战略意图。

如果没有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这一“产业新政”,飞鹤乳业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市不会受到如此关注。

在传出伊利欲借助这一新政的东风,完成对飞鹤、完达山等奶粉企业的并购,以达到平衡“蒙牛收购雅士利”之后的奶粉产业格局。随后,又传出飞鹤乳业美国退市是为谋求在香港和内地的上市,从而获得更强的融资能力完成对中小奶粉企业的整合,实现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的扩张。

对此,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公开回应称,“与奶粉新政无关,与伊利收购传闻无关,主要是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概念股打压太厉害,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已经没有融合功能,却每年还要付出2000多万元的维护成本,所以选择退市”。

退市是为了再上市

早在今年3月初,飞鹤乳业便宣布就私有化达成协议,以每普通股为7.4美元,预计以1.46亿美元总额公开回购公司约50%流通股股份。直到今年7月,飞鹤乳业如期退市。

对于上述回购资金,飞鹤方面称主要来自“摩根士丹利旗下的亚洲私募股权部门和公司董事长冷友斌的海外银行借款,并没有动用飞鹤公司层面的资金”。

作为一家拥有50多年奶粉从业经历的地方国有企业,飞鹤乳业于1998年经现任董事长冷友斌及员工共同出资购买部分国有股份后完成改制,并于2003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并于2009年登陆纽交所主板市场,最终创下每股40多美元的高峰。

此后,公司股价便一路下滑徘徊在每股6—7美元之间。特别是近年来受到美国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财务造假事件打压,股价一直处在低位,缺乏上涨空间。

市场人士则指出,“股价低、缺乏融资能力,只是飞鹤选择在美国退市的一个表面现象。这次帮助飞鹤完成私有化的摩根士丹利此前已经帮助阿里巴巴、盛大、分众传媒完成私有化,摩根的投资行为应该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而香港或者内地资本市场,却可以为这些退市后再上市提供更强大的融资平台。特别是飞鹤拥有的政策和整合等炒作题材”。

自今年6月以来,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开始介入奶粉企业的背景下,飞鹤乳业的美国退市也被外界认为是一招典型的“先收拳再出击”动作。据一位接近飞鹤乳业的知情人士透露,“国家整顿乳企的决心和想法,很早就通过工信部、相关协会与主要奶粉企业进行过沟通,这也是飞鹤在2012年提出退出申请,并于今年7月正式完成的一个动因”。

冷友斌是一个善于借助外部资本力量撬动企业蜕变式发展的企业家,但过去几年来对于奶粉产品品质和产业链前端的过度关注,却让他忽视了对产业链下游的市场、品牌的投入,错失在2008年逆境扩张机会,“但2013年的这次机会,他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上述知情人士如是说。

冷友斌也不掩饰,“未来如果有机会,企业还是会考虑在国内上市”。

从被并购到补短板

此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127家奶粉企业讨论《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细则过程中,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披露国产奶粉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名单同时,并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现场起立,并称“在场的其他企业可找这些企业谈合作”。

2012年,飞鹤乳业的奶粉产能排在伊利、完达山之后,位居第三位。产经评论员彭雄江认为,“以飞鹤现有的产能规模、全产业链优势,选择被并购的可能性较小。此前伊利并购传闻也不靠谱,因为飞鹤与伊利在奶粉的优势市场和渠道上存在较大的重合,无法释放整合效应”。

从2003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到2013年选择退出美国市场,飞鹤乳业在过去10年间借助美国市场的融资平台,推动了企业在奶粉全产业链上的建设,特别是在奶粉的全程追溯机制、奶场、奶牛养殖基地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提升。即使是在2008年,全国奶企身陷“三聚氰胺”事件漩涡之中,飞鹤乳业却成为少数合格企业之一。

不过,登陆美国并未能推动“飞鹤”这一品牌进入中国奶粉一线阵营行列,仍然是一家区域性奶粉企业。在中国南方大部分省份,飞鹤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均在1%左右徘徊。

酒香也怕巷子深。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日前,飞鹤已经将黑龙江两大牧场低价卖给地方企业。通过将上游奶源环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剥离出去,腾出人力、财力,加大品牌和市场的投入,补全发展短板。”

“对于飞鹤来说,当前唯一要提升的,不是通过资本并购增加在上游产业链的能力,而是快速建立全国性大品牌的市场营销能力,建立消费者对飞鹤品牌的信任体系”。彭雄江如是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