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产业公司
 

2013年7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大规模并非提振乳品信心最佳路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陈昌成

做大规模并非提振乳品信心最佳路径

王利博制图

中国的反垄断重拳最终砸向乳制品行业。7月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确认正在对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等多家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7月2日,发改委披露掌握被查奶粉企业的违法证据。

由于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紧贴着工信部“双提”行动方案之后,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帮助乳制品企业兼并重组扫清障碍。是否真的如此,官方尚未有明确表态。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中国政府整顿行业积弊的决心已下。

一个消息是,工信部发布“双提”行动方案,要求对婴幼儿奶粉参照药品管理,并鼓励乳粉企业兼并重组,整体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提振消费者信心。工信部所设定的行业集中度是70%以上。

另一个消息是,九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生产的实施意见》,规定“任何企业不得以贴牌、委托、分包的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得以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奶粉,不得使用除牛、羊乳以外的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

随之,企业也展现了积极支持的姿态。首先是蒙牛收购雅士利,为乳品行业的重组兼并大戏拉开了序幕。随后,业内传出伊利有意将奶粉企业飞鹤和完达山收入囊中的消息。显然,这两起并购都极大地迎合了工信部的要求: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问题是,做大规模是解决婴幼儿乳粉质量、提振消费者信心的最佳路径吗?已经有企业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大小企业、政府在乳企兼并重组中扮演何种角色、地方政府如何与企业对接等。如果这些细则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未来的方案执行难度将大大提高。

更为要紧的是,国产奶粉的弱势地位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洋奶粉在规模上的优势地位。一次次的国产奶粉严重的质量危机足以击溃消费者脆弱的承受能力。不得不说国产奶粉排名靠前的规模上都不算小,消费者又何以敬而远之,这是不能不去思考的深刻问题。

实际上,随着技术、工艺、品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日趋成熟,国产奶粉同洋奶粉相比差距仅在于消费者的信心。消费者信心的缺失恰恰就是因为我们所认知的大企业反而隐藏着更多的质量风险。

显而易见,尽管国家力推奶粉行业并购重组,并大力提升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但短期之内,同洋奶粉相比,国产奶粉的弱势地位仍然难以根本改变。而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是国产奶粉的行业排序。

但这并不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问题核心。消费者唯一关心的是,究竟哪个品牌能够给“祖国的未来”提供足够的安全保证。我们更为期待国产奶粉在质量管控上更为积极的表现,在品牌建设上更为主动的作为。

自然,政府除了兼并重组外,还要将重点放在对不合格的乳粉企业的严厉打击上,以便净化消费环境,为优质品牌创造更多的生长空间。实际上,不少业界人士担忧,如果一家乳企质量不达标,仅通过被收购的方式来整合实际上于事无补,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似乎更为关注的是工信部正在推动建立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以及9月份前后完成修订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国产奶粉产业如果真正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把质量作为自己的生命一样呵护,又何尝唤不回消费者的心?企业擦亮自己的良心,不仅仅维护着品牌的生命,更是维系着中国奶业的命运。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