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赠阅-企业博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赠阅-企业博览
 

2013年7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钱荒”殃及车市车贷审批放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邓永功

“钱荒”殃及车市车贷审批放缓

汽车业面临“钱荒”冲击。随着近期银行“钱荒”来袭,“钱荒”也已波及汽车金融业务,部分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机构都明显放缓对车贷的审批和放款步伐。这成为今年车市艰难复苏进程中的另一道坎。

与此同时,汽车业另一个更大担忧在于,随着近期车市进入淡季,库存有再度攀高的趋势,在银行“钱荒”背景下,经销商融资难度和成本都将提高,资金链面临新的考验。而目前正在扩张渠道网络的车企,也可能因此放缓市场拓展步伐。

汽车贷款审批普遍放缓

“一家大银行已经下发通知,这个月的车贷要到下月上旬才能放款。”昨天,一家汽车贷款中介机构人士向笔者介绍,近期以来,一些银行的汽车贷款额度一直不够,放款时间也明显延迟,审批也更加严格。但他表示,对于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目前并没有停止汽车贷款业务。

但有车企人士介绍,“上月初几大银行就已经收紧了汽车金融和经销商融资,上周更直接停了。”有消息称,在佛山,有商业银行已经停止了车贷项目的申请,何时重新启动则还没有具体时间表。这说明银行“钱荒”已经对汽车信贷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商业银行审批放缓的情况下,汽车消费者也更多选择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贷款。相比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利率高但办理更为便捷。广州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人士介绍,由于汽车贷款业务在大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因此在资金收紧的情况下,车贷业务首先会减少甚至停止发放。

相比之下,汽车金融机构目前资金和贷款额度尚且充裕,还没有明显受到“钱荒”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收紧汽车金融业务后,更多的车贷业务将由金融公司来完成。虽然汽车金融公司利率高,但车企可以提供包括贷款利息补贴在内的多种购车优惠方案,以此吸引消费者。

他还表示,最近申请贷款的人明显增多,负责审批的部门都要加班,6月底形成了一个业务小高峰。在这种情况下,汽车金融公司的放款速度也已经有所放缓。

“钱荒”对汽车消费信贷的冲击,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前的车市竞争。据广州某车企人士介绍,该公司20万元以下的车型的贷款购车比例已经接近一半。对于普通家庭和年轻消费者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考虑通过贷款方式购买一辆入门级汽车,因为现金用于购房、还房贷或理财。

供销商将面临“缺血”考验

在近期车市进入淡季,市场库存有再度攀高趋势的情况下,“钱荒”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将推高融资成本,甚至面临资金链中断的考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汽车销售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经销商要提振业务、扩大经营规模和消化库存,都需要金融杠杆的支持。在目前情况下,经销商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库存融资成本的提高,使资金链将面临考验。

但近期“钱荒”的蔓延,预计将加剧经销商的经营压力。从6月开始,汽车市场将逐渐开始进入淡季时间,因此,经销商普遍认为,6月汽车市场总体需求将有所回落。认为6月汽车总需求“下降”和“基本持平”的比例最多,为31.3%和40.4%,“增长”预期有较大回落,由45.1%降至28.3%。罗磊认为,6月到了厂家冲量完成半年目标的关键时间窗口,必定会一定程度推高库存。但6月的销量却出现锐减。由此市场也将出现新一轮的促销,经销商通过促销才能消化库存加快资金的回笼。不过,经销商也需合理调配货源,防止出现库存过剩及价格战等恶性竞争。

而当前的“钱荒”对于正在急速扩张渠道网络的厂家和经销商来说,也将构成挑战。罗磊认为,“这方面的影响会非常大。”因为扩张得越快的经销商,其盈利状况也一般不好。而这其中正需要金融信贷体系的杠杆支撑。当前随着进口车和高档车市场的回落,也会影响到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主流厂家出手扶助经销商

据一家主流车企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商业银行收紧车贷之后,已通过公司旗下汽车金融公司跟上车贷业务需求。与此同时,该公司也有充足的现金流来帮助经销商,解决库存资金和银行融资问题。

上汽集团近期更为包括金融公司、经销商等相关利益体,在未来两年提供累计近80亿元的融资担保。其中包括为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提供60亿元担保,上海汽车工业销售公司为投资的经销商提供5亿元的担保,上汽集团股权投资公司为汽车经销商提供10亿元担保等,这正反映了有实力的车企大手笔扶助经销商等产业链条,以应对市场的波动。

实际上,近年来车企纷纷介入汽车金融领域,是着眼于完善价值链拓展市场,也是通过发展后市场业务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因为这种战略考虑,上汽集团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向经销商、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等提供担保。“此举引进了商业银行资金,解决了经销商建店资金、流动资金一揽子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推高上汽集团整车销量并提高后市场利润。”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