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3年7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主创新抢占航天科技发展制高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董秋彤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自主创新抢占航天科技发展制高点

神舟十号返回舱开舱仪现场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神十返回舱安全降落地面本报记者董秋彤/摄

2013年6月26日,在全国人民翘首以盼下,承载着无数人汗水与梦想的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稳稳地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当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从返回舱出来的时候,人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而在这之中,最为紧张与激动的,当数亲自将神十送上太空的科研工作者,这其中就包括作为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两大核心系统的抓总研制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全体员工。可以说,当神十安全着陆的那一刹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其“连战连捷、十全十美”的骄人业绩,向党和人民上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中国“神舟”的每一次飞行,都在刷新着一个民族的高度。作为中国空间事业主力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在上世纪90年代初,担纲起载人飞船系统研制任务抓总单位的重任。面对载人航天强国的技术封锁,没有现成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的局面,五院人认识到,作为载人航天领域的后来者,要想弯道超越实现我国的飞天梦,没有其他捷径可走,有的,唯有自主创新这一条。

于是,五院创新工程发展理念,在工程论证、立项时,大胆提出了技术大跨越的思路,跨过美俄从单舱到多舱的40年历程,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拿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为了又好又快地攻克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中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五院神舟人不走寻常路,在国际宇航领域首次提出了“N+1”的交会对接模式,通过一个目标飞行器来支持多次交会对接。

“是创新的力量,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拿出了质量更高、性能更优、可靠性更强的航天器,为确保任务成功、航天员安全奠定了坚实的保障!”作为高新技术聚集地的载人航天领域一向以高风险而著称,这一点从美国挑战者号、前苏联联盟号折戟沉沙,航天员命陨太空的悲壮就可见一斑。而纵观中国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却给人以十全十美、风景这边独好的印象。

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蝶变之路”,就充分显现了这种实力。

据了解,神舟五号飞船研制过程中,为了保障航天员安全,时任飞船副总师的张柏楠带队,搭“试验田”,照“方”配“土”,“铁锅炒黄沙”,模拟出最为真实客观的飞船着陆环境,进行了数十次试验,获取了大量试验数据,全面检验了缓冲系统在航天员着陆时的缓冲能力。神舟七号飞船研制中,研制团队对回收着陆分系统新增了50多项“体检项目”,验证了极端情况下的飞船性能,开创了飞船风险控制试验的先河。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每一次研制都融进创新的理念,回收着陆分系统飞船为航天员的安全返回上好道道保险。

事实上,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升级之路只是神舟团队坚持创新驱动,不断追求完美的一个缩影。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之花在神舟飞船的研制历程中可谓遍地盛开,俯首皆是。

坚持创新带来至高收获

多年来,“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始终深植于五院人的脑海中,他们秉承“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的坚定信念,坚持“提前抓、科学干”的工作准则,自主创新、奋勇攻关,突破了一批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关,培育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年轻化的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基础设施,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工程管理的方法和思想,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可谓“步步惊心”,要在短时间内先后突破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世界级的关键技术,风险极高。载人航天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多达数十万的参研、参试人员,数千家的工程协作单位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宇航工程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此艰巨的任务,如果没有坚实的管理基础,根本无法完成。

挑战面前,五院大胆进行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于2009年成立载人航天总体部,强化了载人航天总体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总体牵引能力。

从神舟八号飞船到神舟十号飞船,批产管理模式大显神威:通过成立交会对接项目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项目办,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产品中心之间的工作,并建立起共性管理小组作为相互间的穿插机构,承担起通信和沟通职能,实现了相互关联的各个项目团队之间的协同作战,确保了共性问题的快速解决和研制的顺序进行。

质量是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生命工程,是神舟团队管控的重中之重。运用“提前抓、科学干”理念、方法,五院神舟人在设计、研制之初,就提前介入,把质量控制的重心移到了研制前端。同时以“提前抓、科学干”为指引,扭住关键环节,聚焦主要矛盾,把表格化管理、数据包管理作为组织好众多外协单位,形成“万人一条枪”合力的“利器”。通过制定并发布“22条”、“55条”,为外协单位制定规范标准,深化量化可控的管理理念,使每一件产品都有据可查,从顶层牢牢锁死了风险点。

正如五院院长杨保华所说:“我们从‘提前抓技术,提前抓质量,提前抓进度’、‘科学组织’多个维度分解、梳理、控制任务风险,推进工程任务的实施,确保了多型号并行下,有限总装测试、发射场、人力等资源的科学调配和向载人航天任务的重点倾斜,成功化解了任务技术难度高,参与人员、单位众多,管控风险大,组织实施复杂等一系列挑战,圆满兑现了向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切为创新开道”。正是在这种创新理念下,五院为神舟团队量身打造了“创新特区”。在这里,有国际一流的试验设备;在这里有良好的创新氛围,没有职务的高低、只有技术上的对错,刚参加工作的“新兵蛋子”可以叫板型号两总;在这里,有雄厚的研发资金支持,助推着每一粒创新的种子结出丰硕的果实;在这里,有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和交流活动,满足着不同层次人才的成长需求。也是在这里,五院培育出了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神舟团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赞扬。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