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产业公司
 

2013年7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森马巨资并购GXG饱受质疑意在扩充渠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雪

森马巨资并购GXG饱受质疑意在扩充渠道

一起中国服饰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并购案将森马推向聚光灯下,而花费20亿元资金所购的GXG品牌因其假“洋品牌”而引发争议。

近日,森马服饰发布公告购买GXG所属母公司中哲慕尚71%股权,预计金额为19.8亿元至22.6亿元。不过,这桩被业界认为截至目前服装业最大的并购案,并未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

“假洋品牌”导致股价下跌?

巨资并购消息一经披露,森马股价便连续下跌。公告发布次日,森马服饰股票降幅达8.7%。

“GXG品牌实质是本土服饰公司,此次森马以高出10倍的溢价收购令人咋舌,服饰企业目前发展并没有很好的契机,森马的收购价值也只能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股票惨跌也在情理之中。”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据森马服饰公告显示,此次被收购方中哲慕尚旗下有GXG、gxg.jeans两个品牌,目前在全国主流百货及购物中心共有1200多家零售门店。在中哲慕尚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具有法国设计风格的GXG品牌由香港银博兴投资公司与宁波和杰斯卡服饰有限公司进行中国大陆区品牌推广,定位为中高端休闲男装。

有媒体分析,目前一些品牌采用国外注册、国内生产方式,或以国外品牌总代理或授权生产名义在国内经营,品牌经服装设计、风格等包装,便成了“国际名牌”。

前沿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斌认为,品牌用英文名或用国际化背景做宣传的手段要追溯到20年前早期的中国服装市场。

“由于早期国内很多服装企业都有‘崇洋’心态,都或明或暗地用英文名或以‘国际品牌’说法进行宣传”,徐斌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收购价过高?

朱庆骅表示,“如果森马全股收购GXG高达30亿元人民币,与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相当,就GXG本身的价值来看被收购价太高。”

“就GXG品牌目前在国内休闲男装领域而言,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从20多亿元收购71%股份可以估算出其自营率可以达到15%左右,价格虽不算过高,但也不低。”徐斌认为。

资料显示,被收购方中哲慕尚预计GXG品牌2013年净利润不低于2.65亿元,2014年、2015年保持同比20%以上的增长。

“简单测算来看,GXG品牌本次出售的估值对应2013年的动态市盈率不超过12倍,对应2015年的动态市盈率8倍左右”,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裁郑洪伟说。

“对GXG而言,在前景尚好阶段,将自己卖了个好价格;对森马而言,这个价格值与不值现在还看不出来,要看GXG未来几年发展情况。”独立服装观察员马岗认为。

业内人士分析,在目前行业整体调整期内,很多服装企业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发展模式。“森马服饰的原有业务在经过2012年调整以及管理变革以后,正在实现恢复性的增长”,郑洪伟告诉记者。

森马服饰今年一季报显示,同期公司收入实现最近6个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其去年报披露,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98%至70.6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7.81%至7.61亿元。与此同时,其门店总净增仅500余家,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则达到1400余家。

马岗分析,“对于在全国拥有7000余家店面的森马而言,单店产出比大幅提升也比较困难,多品牌或多元化发展就成为类似公司的发展战略。”

业内迎来并购潮?

“其实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服装企业就通过海外并购,将欧洲一些二线品牌纳入囊中。近几年,对国内企业并购的案例开始增多。”徐斌告诉记者。

“对中型企业而言,在目前上市较困难的背景下,通过被上市公司并购或收购,可达到最终上市目的,同时或为大企业带来更多拓展的机遇。”徐斌认为。

“许多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进行并购,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以备经济恢复时能大展拳脚。”朱庆骅认为。

2011年10月,受到羽绒服季节性制约,同样走多品牌发展战略的波司登就通过旗下全资附属子公司杰西国际控股以8.925亿元收购迪晖公司及朗辉环球70%股权,后两者拥有“JESSIE”和“LeMauve”等多个女装品牌。

去年7月,另一件并购案发生在泉州两家知名企业之间。安踏体育以55%比例控股泉州寰球鞋服有限公司。此前安踏方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意进一步优化安踏全产业链结构。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服装行业门槛低,同质化严重,企业并购应看重对方的品牌价值和销售渠道,而且与自身业务能起到有效的互补作用,定位在不同的产品需求的消费者身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