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3年7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唤沉迷楼市的
银行“浪子回头”

来源:中国企业报  

呼唤沉迷楼市的银行“浪子回头”

(上接第三版)

房地产诱使银行“出轨”

虽然中国的银行存在着诸多问题,实体经济却一直扮演着“贤妻”的角色,对于她来说,对方能安守本分踏实过日子也就足够了。可是,银行并未对得起实体经济的这份信任。在虚拟经济虚假繁荣之花的诱惑之下,逐渐不安分起来,走在“出轨”的边缘。虽然中小企业嗷嗷待哺、实体经济风雨飘摇,银行却开始将资金流向房市、股市这些“小三”的无止境的口袋里。

“男人有钱便变坏”,中国的银行也是如此。当银行手里拿着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遇到房地产这“绝色尤物”,又碰到基金、信托、理财等“红粉知己”时,想不误入歧途都难。银行终于没能够耐得住寂寞,为享受一时的欢愉,放弃了长期所坚守的底线,最终荒废了为实体经济“输血”这门主业。

金融犹如是一国生存的血液,而银行则是一条条粗细不一的血管。当大脑兴奋过度,陷入投资狂热,地方政府难停追逐GDP的脚步,银行也配合着将大量的血液流向已经严重充血的虚拟经济之时,代表四肢和躯干的实体经济却由于血流不畅而逐渐麻木冰冷、行动迟缓。长此以往,国家将面临机体衰退甚至坏死的危险。

我们应该看到,房地产虽然为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做出过贡献,同时也成为中国财富重新分配的割肉机器,加剧了贫富差距,置中国经济于险地。实际上,当房地产这个披着实体经济外衣的虚拟经济体出现时,银行完全能预感到它的无序发展将对中国的实体经济构成巨大威胁。然而,银行却受到眼前利益的蒙蔽,误将大量营养物质输送到这个附着在中国经济有机体的“肉瘤”上,并眼睁睁看着它发育成“癌”。

服务实体经济才是银行之本

如今,投资狂热的“病毒”已经扩散,从银行到一些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地方政府到中央审批部门不同程度被感染,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房地产这个狰狞怪兽野蛮生长的推手。实体经济空心化引发社会经济资源严重错配,突出表现为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民间借贷、影子银行活动失序,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剧等。这些某种程度上由银行导致的乱象已成为国家之伤,成为企业之痛。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大脑”正在逐渐恢复清醒。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要求,“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上不仅表明新一届政府无意推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也表明了中央要求银行“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态度。这种表示,有着规劝银行“改邪归正”的意思,也宣告银行业轻松赚钱的好日子结束了。

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膨胀,利润高得“不好意思公布”。今年一季报显示,虽然16.48%的平均增速已较此前明显下滑,但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3000亿元,绝对值依然可观。对此我们不禁会怀疑,已经习惯了“站着就挣钱”的银行,能否安下心来过苦日子。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银行的本分是服务实体经济,这关乎中国经济的健康,关乎中华民族的命运。实体经济就像“秦香莲”带着儿女在凄风苦雨中等待,银行莫做“陈世美”再执迷不悟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