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金融投资
 

2013年7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层深处的创新梦———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北京站至北京西站铁路地下直径线施工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宋义忠 兰红宾 本报记者陈玮英

地层深处的创新梦———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北京站至北京西站铁路地下直径线施工纪实

北京站和北京西站都曾是北京引以为傲的标志性建筑,连接北京站至北京西站的地下铁路,一直是中外旅客的梦想,各级领导的夙愿。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和夙愿,中铁隧道集团建设者在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建设中立足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奉献之歌。

管理创新,他们始终坚持管理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面对高风险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工程,中铁隧道集团建设者提出了“引领中国泥水盾构施工技术,塑造中国城市铁路隧道施工高品质”的项目管理理念,创新项目管理,他们对项目各项工作超前策划,先后编制了《项目施工组织策划书》、《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岗前教育培训教材》、《现场管理及安全过程控制标准手册》、《项目管理制度手册》、《盾构架子队管理制度手册》、《盾构施工操作手册》7本书,共计81万余字。针对施工先后要通过护城河、天宁寺桥、西便门桥、4号线宣武门车站、长椿街到和平门近2公里的地铁2号线区间及车站、前门箭楼、共青团中央办公大楼等安全风险点,他们组织技术人员编写确保安全顺利通过风险点作业指导书及保障措施,并建立了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总监等管理人员的安全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和盾构机停机时间逐级报告问责体系,实行项目部、架子队两级领导24小时现场值班,对重难点、关键点施工实行24小时旁站责任制。以信息化管理,全方位监控,对关键作业面、关键监测点进行全过程、全天候信息化管理,从时间和空间上提高对施工现场的管控。项目的标准化建设被原铁道部列为铁路标准化建设标杆,成为中国中铁示范点,其常态化优秀得到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卢春房的高度赞扬。

技术创新:他们始终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上自主创新,实现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全长5175米的泥水盾构法施工,是北京市区第一条采用泥水盾构独头掘进最长大直径隧道,施工安全质量被各界高度关注。中铁隧道集团结合工程特点与施工难点,与多所高校合作,先后攻克了盾构刀盘刀具与地层的适应性技术、压缩空气条件下动火修复刀盘的技术、泥水处理达标排放技术以及沉降精确控制四项关键技术,形成了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在北京城市中心区采用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不仅填补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空白,也刷新了国内砂卵石同类地质条件下采用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长距离施工历史。

盾构机在掘进中要根据刀具和刀盘的磨损情况对刀具进行更换和刀盘高压动火修复,这项技术此前被国外高度垄断,技术封锁非常严格,合同谈判条件苛刻,为了拥有这项核心技术,盾构专家项目经理何峰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边施工边攻关,并联合海军工程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石油学院专家教授共同自主研发,经过一年多的攻关,2012年9月13日,在盾构机刀盘舱内进行小于等于3bar减压动火成功修复刀盘技术成功试验,结束了我国盾构机刀盘维修依靠外国技术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空白。

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已获各项专利18项,25篇论文在《中国工程科学》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钢筋机械直螺纹连接技术获全国QC成果发布会二等奖;大直径管片预制质量控制QC成果获北京市一等奖和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复合型耐磨计算管路研究与应用QC成果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通孔式闸板阀的研制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一等奖;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革故鼎新QC小组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

责任和奉献:他们时刻彰显国家队风范

在北京市区施工,节能环保要求极高。中铁隧道建设团队肩负起节能环保责任,以建设绿色工程为目标,彰显出“国家队”的风范。他们将工程建设为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针对泥水盾构施工中极易产生的污水处理问题。他们因地制宜,在狭窄的施工场地,设置“迷宫型”泥水处理场,对泥浆进行科学处理,实现施工泥浆零排放,零污染。为了节约能源,他们对耗电量大的设备,采用变频控制系统,据统计,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用电140余万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项目部连续3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北京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班组”、“模范职工小家”、中国中铁“安全文明标准工地”、“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红旗项目部”、“节能减排十佳”先进单位、创先争优优秀党工委等荣誉称号,项目经理何峰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每一份成绩,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份爱的浓缩。

带压动火队队长赵永忠,具有“蛙人”之称,为了每次进仓安全顺利完成换刀和刀盘维修,他都与他的队友们以铁的纪律做好每一道工序。

土木技术总工翟志国,2011年除夕夜,他又一次缺席家人的团圆饭,此时盾构掘进到地铁一号线宣武门站,在地下30多米深处与工友们一起奋战。

机电总工王佰权,在高压环境下盾构机刀盘修复技术攻关中,他从最初的资料收集、翻译到与工人一起进入高压舱进行带压动火模拟试验,每一个环节都留下他辛勤的汗水。

架子队经理李小岗,几年间,他始终以项目为家,吃住在项目,2012年9月,远在重庆老家的父亲病重,一个月3次住院,他不能离开,直到带压动火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才回到父亲的病床前。

这样的故事很多———在地层深处,中铁隧道集团建设者以实际行动在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谱写了新的篇章,留下了浓墨重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