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气国企应当先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赵玲玲
治理大气国企应当先行
读了中央企业部分负责人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座谈稿,看到诸多中央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大气污染,颇受鼓舞。长久以来,化工、建材、石油等行业一直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而这些行业又多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
就短期来看,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仍存在着不小的矛盾,这也是当前防治大气污染成效不显著的原因所在。直白点说,我们都明白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性,但是要放下眼前经济发展速度的诱惑,似乎就有点困难了。
企业要生存,大气污染要治理。权衡利弊,如何处理两者的矛盾确实是个难题。经济学家认为,未来经济的发展,空气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如果说安全生产事故的背后是“带血的发展”,那么以牺牲大气环境求得的发展则是“失血的发展”。尽管破坏大气环境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收益,但是从长久来看,这么做不仅会造成生态问题,损害公众的健康与生命,更会让企业经济失去基础,陷入发展的贫血状态。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工业企业的数量、规模与分布范围的快速扩张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问题,而忽视了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警钟也随之敲响。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必将陷入死胡同,终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境地。
其实,就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治理大气污染也是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当前,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能够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谁就能在全球经济的发展平台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以污染环境来换取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必会被淘汰。
企业只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转变意识与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将强化创新驱动与保护环境生态结合起来,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才能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此,才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近来,越来越认识到大气环境重要性的企业们,开始痛定思痛,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企龙头代表中国石化在应对环境污染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表率。
在2012年6月20日的“里约+20”峰会期间,中国石化在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在内的10个方面做出了自愿性承诺;2012年11月29日,中国石化在中国工业企业中率先发布《中国石化环境保护白皮书》,展示了公司在推行绿色低碳战略、开发低碳能源、创新绿色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共建生态文明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并向社会公布了中国石化“十二五”环保规划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近来,在政府花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的形势下,国企龙头代表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公开表示,“未来会依靠清洁能源,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这一主动加大投入,谋求转型升级,从被治理转型到主动配合治理的举动,为国有企业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开了个好头,也让普罗大众看到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希望,树立了治理大气污染的信心。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享受着国家大量的政策扶持。权利与义务向来是对等的,当下我国既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的重任,也面临着防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担。在这危机时刻,国有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发挥其主体作用,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保,积极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产品向智能化、节能环保方向转变,以图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治理的双赢。
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不仅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群体战”,需要政府、企业、群众协同参与,国企在这场“群体战”中理应带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