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年代的“臭名昭著”
“雷人也是红人”、“臭名也是出名”的怪诞理念改写了口碑至上的营销法则,并将根深蒂固的“审美”需求转向迎合“审丑”欲望,这种娱乐年代的臭名昭著,理应引起文化的反思。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特约记者李蔼卿
“雷人也是红人”、“臭名也是出名”的怪诞理念改写了口碑至上的营销法则,并将根深蒂固的“审美”需求转向迎合“审丑”欲望,这种娱乐年代的臭名昭著,理应引起文化的反思。娱乐年代的“臭名昭著”
影片《富春山居图》遭遇骂声却意外卖座,邓建国和“丑闻名人”干露露的“重口味”订婚引来吐槽遂成热门话题。
较之以往,公众舆论对于“臭名昭著”的接受程度已然不同。此种娱乐年代的“臭名昭著”中,吐槽反成卖点,臭名亦可闻名,审丑也能盈利———然而,在“臭名营销”看似热闹的表面风光下,抽离的是“三观”,忧伤的是文化。
怪诞营销
2013年6月的中国影市将因为《富春山居图》而被铭记中国电影史册,因为它不单刷新了烂片底线,也因骂声越大票房越高的“奇迹”创造了“史上最强负面营销案例”。有报道称,该片导演本来忧心忡忡,当看到票房飘红,于是欣然接受“2013年最烂片”的称号,并笑称“欢迎吐槽”。
以炒作闻名的邓建国与“丑闻名人”干露露高调订婚被认为是一场显而易见的商业营销,其重口程度让网民忍不住纷纷吐槽,结果将早已过气的二人再度推向热门人物———或许这正是“订婚”的目的所在。
事实上,此种以臭名搏出位的负面营销由来已久。一些丑闻名人在骂声中蹿红,其背后暗藏营销策划团队,早已到了全民心照不宣的地步。
在最易制造大众话题的社交网络上,时不时冒出的“极品”、“重口”人物和事件总会在第一时间攀升热门话题榜,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以“受虐审丑”闻名的微博红人“留几手”,“留几手”的特色是对网友照片进行“恶毒点评”,并且常爆粗口,“几近人身攻击”。然而,这样的毒舌却吸引了趋之若鹜的粉丝,微博评论转发动辄过万。不但“留几手”出名了,连被他毒舌评价过照片的网友也跟着出了名,被他毒评过的人反以为荣,一时间在微博上掀起了一股欢乐的“找骂受虐”风潮。连著名投资人徐小平也忍不住“赞许”留几手的“伟大”:“他一手颠覆了微博时代令人无奈的语言暴力现象,把这种暴力解构成了一种可笑的儿戏。”
尽管名声大噪,也时有真人照片传出,但是“留几手”的真实身份仍是个谜。有媒体报道称,“留几手”的微博账号已经以数百万费用转让给了一个公司。无论真相如何,毫无疑问,该微博账号成功运作了负面营销已是不争事实。
文化反思
“雷人也是红人”、“臭名也是出名”的怪诞理念改写了口碑至上的营销法则,并将根深蒂固的“审美”需求转向迎合“审丑”欲望,这种娱乐年代的臭名昭著,理应引起文化的反思。
在营销法则里,“高关注度”是核心资源,而在文化传播的标准中,臭名远扬却有违大众价值观。按照传统的品牌传播思维,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兼具是最佳的营销价值所在,然而,这样的文化常规现象如今正被改写。即使再资深的品牌专家都不得不惊讶地面对此种异常现象:臭名昭著的“高关注度”比美名更直击眼球,丑闻“套现”的速度更快。最典型的事例是,每当某明星名人卷入丑闻后,通常也随即身价暴涨、代言费翻番。由此导致每逢影片上映,都会有一番似真似假的恶炒营销,以绯闻狗血事件充当卖点的恶趣味无处不在,中国影市营销由此罩上不雅外观。
在营销盈利面前,大众审美观一再被挑战底线,被网友戏称的“三观不正”似乎有了“不正”的“正当理由”。如留几手爆红引发的“重口文化”,就将审美变成了审丑,使挨骂和找虐成了诉求,此种“另类消费观”必然导致怪异扭曲的“臭名营销”现象层出不穷。不少业内外人士对此引发的负面价值表示担忧。援引知名教育学专家郭簃的说法,“这种虐骂式点评和求虐式心理可能对那些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未成年人和心理弱势群体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产生颠覆式的冲击”。一些文化学者大声疾呼:在“臭名营销”的泛滥下,中国文化价值观正被扭曲,长此以往,将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社会伦理的滑坡”。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等媒体日前相继就“留几手”现象发表评论文章,批其“为恶名臭名之人提供机会,为审丑文化推波助澜”。颇有意味的是留几手的回应:“娱乐而已,别当真。”此语可以诠释“臭名营销”的真意所在———在以娱乐为借口的前提下,臭名昭著也有了今非昔比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