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区域河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区域河南
 

2013年6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孝老感恩好风尚
凝聚国企发展正能量———河南义煤集团耿村矿十大“孝老感恩之星”巡礼

来源:中国企业报  

弘扬孝老感恩好风尚凝聚国企发展正能量———河南义煤集团耿村矿十大“孝老感恩之星”巡礼

编者按

“……无论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5月16日上午,随着歌曲《母亲》的感人旋律,义煤集团耿村矿十大“孝老感恩之星”命名大会拉开序幕。此次耿村矿“孝老感恩之星”评选历时4个月,共有5000名职工、3000名家属参与。经过海选、初选、筛选、评选四轮投票,最终从全矿485名8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中评选出了十大“孝老感恩之星”,为全矿干部职工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典范,也在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反响。

程胜雨:精心照顾患病老父亲

程胜雨,男,现年46岁,河南南阳人,现任耿村矿统筹办主任。父亲程子明82岁,母亲赵芳志83岁,现居住耿村矿三号区,妻子王秀荣在矿职工培训中心工作。

程胜雨生于豫南农村,1988年毕业后,他只身来到矿山,后与王秀荣结为连理。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共同孝敬双方父母。父亲生病,他和妻子总是竭尽所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最好的治疗。

2012年9月,父亲在公园散步时不慎滑倒,造成股骨骨折。当听说豫东一位民间老中医接骨疗伤水平很高时,当晚他就和妻子一起带着父亲的片子赶到几百里外的睢县,得知老中医是使用膏药等手段治疗,病人没有痛苦后,心里踏实了很多,当天又返回了义马,第二天租来救护车,拉着父亲到豫东治疗。三个月后,老人终于痊愈可以行走了。今年元月22日,在老父亲又一次骨折时,他毫不犹豫再次带着父亲去豫东治疗。回家后,他晚上就睡在父亲的身旁,早中晚陪父亲锻炼,每晚洗脚、按摩,康复效果非常明显。三个月后,老人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屈拴明马海斌)

王芳:“80后”女孩的孝心

王芳,女,28岁,河南南阳人,耿村矿防冲科职工。奶奶刘殿云83岁,现居住耿村矿二号区。

作为一个80后的女孩,王芳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亲人,用自己的孝心延续祖孙真情,用自己的行动为青年人树立起孝老爱亲的榜样。

2005年,父亲将奶奶接到家里一起生活。从那时起,王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把孝老感恩牢记在心。每天早上起来先把奶奶喊醒,帮她把衣服穿上,为奶奶洗脸梳头,然后将热腾腾的饭端到奶奶面前。晚上睡觉时,帮助奶奶铺床、脱衣服。定期带奶奶洗澡,带奶奶散步。2012年10月,王芳的父亲不幸遭遇车祸,母亲要在医院照顾父亲,照顾家中奶奶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王芳身上。

“我要身体力行,担起照顾奶奶的责任!”王芳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在自己不懂的情况下,她边向妈妈请教,边自己学着干,在父亲住院这段时间内,王芳把奶奶照顾得好好的,没有让奶奶受一丝的累,吃一点的苦。(刘林)

郭建军:带领妻儿共同尽孝

郭建军,男,39岁,河南新安人,耿村矿综掘一队职工。父亲郭志尚86岁,母亲张兰英83岁,现居住耿村矿四号区,妻子张丽无业。

他生在一个大家庭,兄弟姊妹9个,他排行第9,大家都叫他“小九”。1997年建军结婚,考虑到房子小,二老提出搬到建军几个哥哥姐姐家轮流住。但建军考虑到自己对父母的生活习惯、爱好也非常了解,而且几个哥哥姐姐家都不在本地,为了更好地照顾二老,他坚持让父母留下来一起住。不管工作多累,每晚他都坚持给父亲用热水洗脚、按摩,照顾得无微不至。16年来,除了今年初老家迁坟父母回去了几天,其余时间都与小九住在一起,家中从未发出过不和谐的声音。

郭建军的妻子张丽,没有正式工作,建军上班时,她主动承担了照顾公婆的任务。她与婆婆相处十六年,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吵过一次嘴,赛过母女的深情,是街坊邻里竞相称颂的好儿媳。别人问她怎么跟婆婆处得这么好,她总是不好意思地说:建军对父母这么好,我是跟他学的。(何华川)

王应山:夫妻合唱孝老歌

王应山,男,52岁,河南柘城人,现任耿村矿安检队副队长。母亲孙端86岁,现居住耿村矿四号区。妻子张银花无业。

多年前,王应山的父亲身患重病,久卧病榻,他和妻子一直照顾在父亲左右,经常嘱咐妻子勤给父亲洗换被褥。工作再忙,自己也要经常给父亲洗头、擦身,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身上也没长一处褥疮。在父亲生病的最后阶段,老人肚子肿胀得厉害,解大便已成问题,他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抠下来。

老母亲年纪一天比一天大,耳朵和腿脚相继都出了毛病。听力下降了,他跑遍县城大小商店,给老母亲买了最好的助听器。母亲的脚肿得厉害,穿鞋都成问题,他托人从省会给母亲买了医疗洗脚盆,妻子每天亲自为老人泡脚、洗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夫妻二人的细心照顾下,母亲的脚恢复了健康。老人逢人就夸儿子媳妇照顾的好,儿媳妇更好。天气好的时候夫妻二人就陪母亲到公园转转,陪老人家聊聊天,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情。(胡明伟)

和青芝:行孝不能等待

和青芝,女,49岁,河南孟津人,现在耿村矿生产科工作。父亲和欣81岁,母亲徐若79岁。现居住千秋矿。丈夫张华在耿村矿工作。

和青芝的家庭情况有点特殊。她上有八十多岁的父母,中有因脑膜炎而落下智障的妹妹,下有自己的两个孩子,妹夫几年前煤气中毒去世后,他们又把妹妹的两个孩子接了过来,照看的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好。全家九口人的衣食住行,全靠青芝和爱人照料。她常说,“行孝不能等待。”逢年过节,青芝总是购买多于常人几倍的年货,早早地把饺子馅盘好,把馒头、果子准备好,荤素搭配,送到父母家里。

2002年8月下旬,父亲因胃癌住入郑州的肿瘤医院进行手术,手术后她和姐姐日夜守候在身边,细心照料。住院期间她们害怕父亲吃不好,就在医院附近租了间小房子,想法给父亲做一些可口的、有营养的食物。手术后还需要化疗、复查,每一次她都陪在父亲身边,帮他洗脚、剪指甲,陪他遛弯、聊天。在她和家人的悉心照顾和陪伴下,老人手术后已健康度过了十余个春秋。(姚淼)

袁才军:赡养两代四老的硬汉

袁才军,男,54岁,河南渑池人,耿村矿机电三队职工。养母李丛巧85岁,现在渑池张村镇居住。妻子姚改景在务农。

在耿村矿区,有这样一位铮铮硬汉,无论受多大的磨难,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赡养四位老人。1959年,袁才军的生母迫于生活的压力,将两岁的小才军送给邻村的袁家抚养。2006年,养父被确诊为胰腺癌。才军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他擦洗身子,接屎端尿,全天候陪护,还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卖掉为养父看病。

养父病故后,撇下了养母和年迈的奶奶。袁才军每天骑自行车40多里回到家中给奶奶看病、输液、做饭、洗衣,晚上还要给奶奶换洗尿布。即使发生了意外车祸,在腿部骨折,头部受伤的情况下,仍然拄着双拐艰难的照顾这个家。奶奶去世后,为了照顾好养母,才军每天都要骑车从耿村回到张村居住,天不亮就把早餐为母亲准备好,待母亲吃好后再骑车去矿上上班。两年前,才军的亲哥出车祸去世,才军又担起了照顾90多岁亲生母亲的重任。(曾留记)

李红星:谁说“床前没有百日孝”

李红星,男,45岁,河南新安人,耿村矿调度室职工。父亲李德顺81岁,母亲赵玉兰82岁,现居住耿村矿公园新区。妻子在矿多经公司工作。

看到李红星时,他正在病房里喂父亲喝水,而所谓的喝水,就是用大号的注射器将水推进插在父亲鼻孔的胃管里。他抿一口试了试水温,然后才慢慢地将水推进父亲的胃管。由于每针只能推进去50毫升,所以这样的喂水每天至少要进行16次,才能保证父亲体内代谢的需要。红星个头不高,看起来有些粗犷执拗,但是在照顾父亲时动作格外细腻,就连眼神都是无限温柔。

2011年12月29日,老父亲突然患重症脑出血,手术虽然保住了父亲的性命,却让父亲近似植物人一样失去了意识,而且留下了右半身瘫痪的后遗症。为了能够更方便地照顾,他把父亲病房里另外两张床租了下来,就这样,母亲也随着父亲长期在病房里住了下来。母亲爱干净,用不惯医院的被褥,他就把家里最厚实的褥子、最好的床单拿来给母亲铺上,并且每周都为母亲换洗两次。(宋慧霞)

张七:年年陪老母亲看大戏

张七,男,50岁,河南偃师人,现任耿村矿二掘队副队长,母亲常同83岁,现居住偃师市城关镇,妻子邢会若无业。

张七兄妹六人,大都在家务农,因为自己有工作,条件比他们好,因此,张七就义不容辞挑起了照顾老人的担子。

老人爱听戏,张七就给老人买了一个插内存卡的小音响,从网上找来一些戏曲名段下载下来,这样老人就可以把音响带在身上,什么时候想听戏了,就拿出来过一把瘾,有时兴致高了,老人还会跟着唱一段。每年正月十五,都会有剧团挨着村子演出,过年不能回家的张七,正月十五一定挤时间回家陪老母亲看戏。母亲走在前,张七搬着凳子,拿着暖手宝跟在后面,这成了当时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招来了村里老人羡慕的目光。要去哪个村子演出了,张七又会蹬着三轮车,让老母亲坐上,腿上盖上厚厚的褥子,再抱个暖手宝,他们跟着剧团的脚步前进,剧团到哪他们跟到哪。老人说,那几天是她最高兴的,不但过足了戏瘾,最知足的是儿子一直陪着她看戏。(李艳丽)

马根喜:用孝心报答双方父母

马根喜,男,51岁,河南陕县人,耿村矿职工。母亲陈麦巧84岁,现居住耿村矿二号区,妻子杨宝红无业。

在耿村矿,说起马根喜,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竭尽人子之道,让失去生活能力的母亲安享晚年,让多病的岳父、岳母老有所依。

1979年4月,母亲突发疾病,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为了防止母亲肌肉萎缩,他坚持给母亲按摩,每天三次,每次45分钟。卧床病人大小便不能自理,尿在床上、拉在床上是常事,他总是耐心为母亲擦洗,拾掇得干干净净。

在他的精心护理下,母亲恢复得比预想的好得多,生活基本能自理了。因为岳父母年龄也大了,夫妻二人商量后,就把二老也接到了耿村矿。三位老人身体都非常差,很多时候是一个还没出医院,另一个就又住了进去。岳母有风湿性关节炎,走路困难,都是马根喜背着上下楼,岳母逢人就夸女婿好,和亲生儿子没两样。(焦丛玲)

支少伟:全家共享天伦之乐

支少伟,男,47岁,河南渑池人,耿村煤矿工会井口接待站职工。父亲支立法86岁,母亲李桂英84岁,现居住渑池县。妻子范焕景无业。

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支少伟一直与二老住在渑池县一座四合院内。2004年冬天,少伟的父亲患上了支气管炎,家中没有暖气,需要生煤火来取暖,进一步加重了父亲的病情。经过苦想冥思,少伟觉得应该有一套带暖气的房子让父母居住,才是治标治本最有效的办法。经过多方筹集,暂时买下一套房与父母居住下来,整个冬季父亲的支气管炎再也没发作过。

2008年,父亲因拉肚子脱水住院,按照医生的嘱托,他天天给父亲准备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且每天准备足量盐水和果汁,帮助父亲补充盐分和维生素。经过他十几天的悉心照料,父亲的身体渐渐康复起来,支少伟就提议兄妹们陪父母出去走走。旅游归来之后,父亲的身体愈发硬朗起来,自此每年带父母亲旅游成为了支少伟家不会更改的惯例。(刘林)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王少华于浩整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