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金融投资
 

2013年6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信社改制步履维艰
清欠难成主要羁绊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农信社改制步履维艰清欠难成主要羁绊

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清欠是一个很大的困难。CNS供图

在2015年必须完成改制的硬性要求下,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的道路并不是一路坦途。

近日,湖南溆浦一起由农村信用社雇人催收不良贷款、在讨债过程中催贷人将人砍伤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暴力讨债”反映出相关农村信用社为了及早完成改制成农商行过程中的诸多无奈。

各地纷纷加快改制步伐

早在2011年8月,银监会就给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后时间表,明确要求将剩余的1424家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为此要在2015年之前全面取消农信社资格股,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信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

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目前离2015年还有2年时间,但对众多农村信用社而言,要想在国家规定的最后时间内完成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时间仍然相当紧迫。

因此,近两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如火如荼,近日不断有农村信用社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的消息传来。

6月14日,浙江温州鹿城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开业,鹿城农商银行由原鹿城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而来,其前身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温州市郊农村信用社。

6月初,陕西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意见》,将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以西安市城区6家农村信用联社为基础筹建“秦农银行”。

年初,广东省内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又掀起一波热潮,数家农商行密集挂牌。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目前已成立农商行约15家,并力争在2015年之前,增至40家左右。

安徽省的步伐似乎更快,有消息称,该省力争在2014年前将所有农信社改成农商行。

农信社改农商行仍存困难

虽然部分农信社改制成功,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农信社改制并不顺利。

湖北一家农村信用社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他们信用社三年前就开始准备改成农商行。然而几年过去了,目前改制仍未成功。

这位负责人介绍,2009年10月,湖北省就计划在三年内组建30家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按每年10家的进度推进。这也创造了当时地方政府宣布的最大规模信用社改制计划。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信用社历史挂账太多是改制成农商行的一大阻碍。“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历史挂账,少则一两个亿、多则三五个亿。”

在此次发生“暴力催债”的湖南溆浦,溆浦县信用联社成立几十年来,之前因为管理较松,出现不少不良贷款。还有一些政策原因,让信用社背上历史包袱。比如,1998年接管农村合作基金会时,就背负1700多万元不良贷款。

截至2011年,溆浦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5亿元。此次溆浦县信用联社移交给联信公司清收的不良贷款就有9000多万元。

然而,消化历史欠账并非易事,各地方农村信用社的“清欠”工作一直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如果清欠工作不力,信用社改制很难进展下去。

对于溆浦信用社为何不自己清收,而委托外面的公司清收,信用社方面解释称,涉及这9000多万元不良贷款的用户,都是钉子户,“这些硬骨头,我们啃不下来。”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公开渠道获悉的2011年5月湖南会同县赴江华瑶族自治县学习信用社改农商行的经验材料中发现,其中就有对恶意拖欠贷款不还的赖账户、“钉子户”,坚决采取司法手段强制清收的规定。

资深人士还介绍,政策把握不到位也是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清产核资基准日为例,部分农村信用社对清产核资基准日确定不科学,不得不进行多次清产核资,既耽误了改制进程,又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改制不可操之过急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造后,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和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信社无论整体规模、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服务能力都得到增强;二是特色更突出,能够更好地为‘三农’、中小企业服务提供贷款需求;三是新股东消化了大量亏损挂账,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湖北一家农村信用社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

今年5月银监会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显示,在各类商业银行中,资产余额同比增长最快的便是农商行,增幅达47.1%,远超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28%和城商行的23.7%,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得益于农村信用社与农村合作银行的加速改制。

调查发现,在各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大力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急于求成、盲目跟风等问题。有些地方急于化解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片面追求改制数量,因此各项准备工作比较仓促。

因此,专家建议称,尽快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尽管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目标,但快改制一定要切合实际,符合自身现状,避免因工作失误带来的社会振荡。另外,作为监管部门应该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做到成熟一家改制一家,摒弃追求数量和“卸包袱”的想法和做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