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人文
 

2013年6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家的焦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蒋皓

企业家的焦虑

在最近的一期《杨澜访谈录》节目中,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勇敢地剖析了内心的焦虑。张朝阳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中“活”得最久的一个创始人,他表示,“中国现在的精神危机、抑郁群体非常多。尤其在企业家里面。”

焦虑的根源

近年来,中国企业家频频沦陷焦虑症“重灾区”。

据调查,经济转型期的企业家们普遍焦虑。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内心潜藏的焦虑正一点点毁掉他们的健康乃至生命。某种意义上,强势外表下的企业家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激烈的竞争导致压力倍增,而心灵关怀却极度缺乏。

据观察,中国企业家有两种极端的类型,一类是不会玩,整日吭哧吭哧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例如诸多国企老总,扛着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无暇享乐;另一类玩得很疯,如海归派的新锐们,滑板、登山、航海……玩得不亦乐乎,但殊途同归,他们都活的心累。

央视的“你幸福吗”调查一时让民众的幸福观空前高涨,但如果话筒对准企业家,恐怕十有八九不幸福。普通老百姓的幸福要的很简单,可能是一顿饱腹的红烧肉,但企业家们的幸福则复杂得多,当巨额财富带来的生存不安全感消除后,他们开始追逐虚名浮利,人性的贪欲又导致了无节制的挥霍,纯真的天性泯灭了,快乐何存?

“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张朝阳坦承,“我有钱,却很痛苦。”他认识到了金钱不能跟幸福画等号,也不能跟快乐画等号。用金钱购买的快乐,是假快乐,而拥有真正的快乐,则需要“觉悟”的能力。

焦虑症的根源在哪里?据分析,一是企业家内心滋生的魔障;二是整个社会毫无理智的宠溺。在一个动辄“狼性当道”的竞争环境中,除了强食弱肉的丛林法则,没有信仰、没有原则,爪牙锋利的企业斗士们在金钱魔力指挥棒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玩命儿赚钱,玩命儿享乐,从一个极端蹦到另一个极端,没有中间状态。信仰缺失导致精神上的极度空虚和心理上的巨大黑洞,久而久之,焦虑如邪魅入侵。仿佛稻草人,真实生命中的丰盈和饱满流失了,只剩一个干瘪的口袋被膨胀的虚荣心撑满,针一扎就破。

张朝阳分析环境,“我们这代人尤其是成功的人,出现精神危机的很多。而美国就不是。像盖茨、巴菲特,基督教文化以及整个国家的价值观很牢固。所以美国成功的人没有发展成精神问题。因为他认为自己在上帝面前是谦卑的,他有规则。”

张朝阳还谈到了佛家的“戒定”,无戒不生定,企业家要想在浮躁的环境中更“定的住”,首先要降服自己的心魔,心正是佛,心邪是魔。

“越有钱、越成功如果没有管理好自己,往往更容易让你陷入精神的痛苦。”张朝阳如是说。商场上对外征战的脚步是毫无止境的,企业家们需要戒骄戒躁,深刻领悟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只要肯静下心来,定下神来,倾听自己的心,懂得因缘际会的妙用,一切就会变得美好起来。

把心治好

早年在中美两国生活过、对东西方文明都有深入思考的张朝阳开始认识到了“传统的智慧所在”。他强调企业家们要“接地气”。

如何接地气?个体生命在浩瀚的宇宙中总是渺小的,企业家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生命和文化的“根”,要把个体生命的根植入传统文明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华夏五千年历史,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遗产,入世有儒,出世有道,当代企业家参禅悟道的不在少数,无论信佛还是崇道,只要能在传统文化中自得其乐,达到心性的圆融,就足够克服焦虑症。

归根结底,快乐是一种觉悟的能力。西方有一个寓言,一个富可敌国的国王放弃权位后,他如愿以偿地快乐了。企业家们想要快乐,也不妨学学国王的“放弃”,不要眷恋权、钱、位。只有放弃了毫无节制的欲望,放弃五毒炽热的“贪嗔痴疑慢”,才能降伏烦恼入清凉地。

在与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的对话中,星云大师提到了“包容的智慧”。在管理中,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包容”;而在佛教里,有一个字可以来形容这个包容,那就是“空”。空是因缘,是正见,是般若,是不二法门。虚空才能容万物,真正的管理,要包容。包容才能和谐,企业家们肚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要空出所有,才能建设一切。试想,一个虚怀若谷的企业家会焦虑吗?

中国的企业家们工作起来都有“忘我”的美德,努力工作就类似于修行。释迦牟尼提倡的进入悟境的六波罗蜜之一的“精进”就是拼命工作。工作的最大价值,不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让人的状态更纯粹,精神更忘我,灵魂更精进,生命的能量迅速攀升。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抑制自身的欲望。

“游山玩水带来的衰老也不见得比工作更少,相反,高速前进的车不容易熄火……这么多年了,我现在终于达到了这么一个状态———我要效率,但是我并不焦虑。”张朝阳想通了。

“烦恼即是菩提”———越大的企业意味着越大的烦恼,越大的烦恼意味着越大的菩提,“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越是深入苦海,越知苦海无边,越知真正的幸福彼岸,只是在自己无欲无求的心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