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人文生活
 

2013年6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业季我们一起去创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范思绮

毕业季我们一起去创业

“我的心中一直有个创业梦。”李晓平一身红色裙装,充满青春的活力。

李晓平是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6月她即将毕业,离开母校。不过,她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在各大招聘宣讲会之间奔波忙碌,也没有在各类招聘网站上盲目“群投”。实际上,毕业之前,她就选择自己创业,2012年11月28日,李晓平的工作室在杭州正式挂牌成立。

做有准备的创业者

适逢“史上最难就业年”,李晓平这个“90后”女孩却“不走寻常路”。

与同龄的“90后”相比,李晓平的思想似乎略显成熟。用她的话说,“因为选择了创业,所以不得不成熟起来。”

“我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加上我的专业特长,所以一直以来我给自己规划的道路都是创业。这可能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李晓平侃侃而谈。创业路上的打拼与历练,让她成熟干练。正如她所言,如她一般勇敢的追梦女孩,似乎是注定要与创业梦结缘。

李晓平的专业是染织艺术设计。她热爱自己的专业,沉浸在艺术设计的天马行空的创意之中。一次偶然的课外活动机会,李晓平接触到了国内并不流行的绒线编织。缤纷的色彩、精致的手工、奇趣的创意将她深深吸引。“于是我就走上了绒线编织的‘不归路’了。”李晓平自我调侃,却难以掩饰自己对于编织这项事业的深爱。

面对闪亮的梦想,李晓平是理智的、是清醒的,因为她知道,创业不仅仅是一个构想、一团绒线、一根钩针、一双巧手。虽然她掌握了绒线编织的技巧,但她还没有创业的资本和能力,她也没有创业的经验与实践。于是她加入了学校的KAB创业俱乐部,学习创业教育课程,掌握创业技能,为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创业,我准备了很久,从有想法到付诸实践,我用了三年的时间。”李晓平笑着说,创业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三年里,她学会的不仅是创业知识与技能,还有人际的沟通与思维的扩展。“如果没有这三年的积累,我想一定会栽跟头的。”她笑笑说。

李晓平说,创业一定要做好准备。这个准备既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创业技能和经验必不可少,但是应对创业失败的心理也是必备的。没有一次就成功的,她只不过是创业者中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可以说,我是一个‘幸运儿’。”李晓平感慨。回想创业初期的经历,似乎是一场“华丽的冒险”,但是沿途却是“幸运不断”。

从加入KAB创业俱乐部学习创业课程,到参加“青年恒好”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再到获奖后的公司创办,李晓平的创业路似乎一帆风顺。但是,也许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到一路上的艰难与辛酸,品尝汗水与泪水交织的辛苦。

在参加创业大赛之初,曾经多少个夜晚,李晓平为了使创业计划书更加完善,加班加点,夜不安枕。曾经多少次团队讨论,她与她的队友们激烈争论,甚至争吵到面红耳赤。曾经,她留下泪水;曾经,她想过放弃。但是心中那已经破土发芽的创业梦,让她坚定。

我们都是梦想的主人

“那时候,对我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队友的相继离开。资金链断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去找,但是团队如果散了,我们的梦想就很容易破碎。”李晓平的工作室挂牌成立之前,她的团队有过一次大的变动。一些队友相继选择离开,或去考研,或去工作。“现在我们的团队有八个人,都是大学的同学。经历了这几年的风雨与历练,我们的心已经在一起了。”李晓平笑称,她们就是青春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

在她看来,创业就是一项集体运动。“当初我号召大家走到一起,我一定要对他们负责,倾尽全力。为了共同的爱好、目标与责任,我和队友们走在一起,我们一起走过这段艰辛的创业期,我们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我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尽管困难重重,李晓平坚定着心中的创业梦想。

曾经的梦想照进现实,挥洒的汗水收获回报,曲折的历程铸就成功。激动难掩的李晓平露出灿烂的微笑,“我们的梦想很大,我们才刚刚启程。”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晓平笑着说,这句话用在创业者身上特别的贴切。她理想的工作室是集设计、销售于一体的绒线创意编织空间。以“时尚创意,独特新颖”为品牌导向的品质生活和编织文化。“但是,现在这些还没能实现。”李晓平的语气中多少有一些失落。

“经过了大半年的经营与发展,我也正在总结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毕竟我们经验尚浅,管理经验的欠缺是我们的‘软肋’。”李晓平正在招募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以及设计人才。针对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她与团队商议“上架”淘宝网,利用网络营销、口碑营销、直复营销相结合的营销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绒线编制的独特魅力。

尽管有遗憾,尽管有缺陷,尽管事事不尽如人意,但是李晓平依然坚定着脚步。“现在还是起步阶段,我告诉自己不能着急。公司要平稳发展,我就要站稳自己的脚步。我们的目标使创意绒线编织走上定制的道路。我知道,也许我们的梦想很大,但是我们不是已经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了吗?”

李晓平,她只是这699万毕业生中的一员。她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