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人文生活
 

2013年6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于就业者来说,真正应该汲取的不是青年创业者的创富结局,而是在此过程中他们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是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和现实的勇气与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励志。

青年创业启示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青年创业启示录

王利博制图

商业竞争的残酷远不及时光的流走。当中国企业界抗鼎人物纷纷走过中年,许多张青春面孔早已蓄势待发。在各种青年企业家榜单上,新人辈出是不变的主调。这群成功创业的青年有着相似的热情、不同的梦想,以及难以预料的未来。

成功的定义没有唯一,人生的真意并非成功一种。创业不是就业的唯一正途,亦非人生梦想的最佳落点。公众目光所及,最珍贵的启示不是青年创业者的创富指数,而是他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敢于挑战的奋斗激情。

改变,就在灵光一闪

像对老一辈企业家深挖创业往事那样去了解青年创业者,这样的努力显然是不必要的,因为对于很多青年创业者来说,他们的创业往往起始于“灵光一闪”。

与前辈们厚重的年代背景和命运际遇相比,青年创业者的第一次创业心动显得简单而直接,他们创业的第一步往往是一个念头、一份激情,或者一股勇气。

施凯文的第四次创业始于一个平常的日子。从小学音乐并且前三次创业都跟音乐有关的施凯文宅在家里听音乐,突然他想听点劲爆的,但他随即发现无法从目前的音乐网站上找到如此的细分流派。“如果有一个东西可以播放我想听的某种风格的音乐该多好。”这个想法开启了施凯文的新一轮创业。不久,施凯文开发出了一款开创性的音乐WebApp,它的宗旨是通过描述来找到自己想要听的音乐———这正是施凯文最初的念头。在日前最新出炉的福布斯“2013年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中,施凯文名列其中。

1999年,时年18岁的石家庄高三学生李想决定放弃高考去创业。李想的父亲至今清晰地记得儿子稚气未消但斩钉截铁的声音:“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7年后,25岁的李想获得该年度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奖,成为首个获此荣誉的80后青年。

2006年,成都大学生舒义不读书去创业的新闻一度上了报。“上大学无非是学习和拿毕业证,现在这两个目的对我都没有吸引力了。2006年是互联网第二代最关键一年,我正在积极寻找风险投资、寻找创业项目,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舒义当时面对媒体采访时说。这个另类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在读书和创业之间做出了他认为最正确的选择。5年后,舒义的名字出现在《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上,27岁的他成为榜单中最年轻的一位。

2008年的某个夜里,上海交大的一间研究生宿舍里,张旭豪和室友打了一场畅快的电脑游戏之后觉得饿了,于是他们打电话叫外卖,但都无法接通。在饥肠辘辘之时,张旭豪想到了关于“饿”的创业念头:“这外卖,为什么不能在晚上送呢?”他与室友彻夜交谈,决定在校园内做一个外卖服务的项目。创业由此开始。此后,订餐网站的业务从本校扩大到了外校,从上海延至外省市,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各种消费群体,加盟餐厅数共计50000家,直至成为目前中国最专业的网上订餐平台。2008年那个让张旭豪饿肚子的夜晚,也成为这个企业乃至行业永久的传奇故事。

无论是为音乐创业的施凯文、80后青年企业家代表李想,还是不要毕业要创业的舒义,以及将餐厅搬到网络上的张旭豪,对于这些青年创业者而言,“创业冲动”不仅是一种时不我待的激情和豪迈,更是他们紧握时代机遇的智慧与敏锐。在抓住“灵光一闪”的瞬间,他们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挑战,创新决定一切

2013年5月29日,在第三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的现场,来自福建的大四学生应向阳在自我介绍PPT里,将自己的头像和马云的照片放在同一页,全场为这个生于1989年的青年热烈鼓掌。

“马云解决了电子商务的难题,我创业的项目要解决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难题。”应向阳说。应向阳的创业项目是一个智能快递终端,最终获得了本次大赛的特等奖。

这不是应向阳最“风光”的一次露面。在不久前公布的福布斯“2013年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中,应向阳和他创办的电子公司赫然在列。

“寻找下一个马云”是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美丽口号,但在应向阳和其他青年创业者看来,他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下一个马云,而是挑战现在的马云———或者马化腾,又或是别的什么人。

创新,是青年创业者敢于挑战、勇于搏击的利器。

29岁的潘昊是正在兴起的“开源硬件”领域不多见的创业者之一,他创办的公司成为全球前三的开源硬件制造商。潘昊已成为当今中国创客的代表人物。

27岁的林佐义用互联网重新解构了传统的家具行业。从上大学期间开始在淘宝网上代理家具,到后来办公司、建工厂、开设研发和生产线。从1.1万元人民币起家,成为如今年销售额3亿元的庞大家具品牌,年增长率达到100%。

福布斯榜单上最年轻的青年创业者是生于1992年的PeakLabs创始人季逸超。在2012“Macworld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上,季逸超荣获最高奖。这位天才少年的理想是“做一个有创新能力、谁也离不开的企业”。

29岁的张一鸣在一年时间内将自己创立的新闻阅读器成功进入主流新闻门户客户端,轻松超越其它门户网站客户端。张一鸣把自己的新闻阅读器称为“兴趣媒体”,以此区别于推送给用户千篇一律新闻的新闻客户端。张一鸣的创新之处在于“会甄别用户的独特需求”,“我们只给你最想看的新闻,而不是那些你不关心的新闻”。

上述青年创业者真实演绎了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成功故事。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挑战现实,更要挑战自我,因为创业并非坦途,在此过程中,创业者还需面对重重压力和现实艰辛———除了经济,也有心灵。正如施凯文所说:“如果没有一颗坚定的内心,人是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被冲垮的。”

在严峻就业形势的当下,当鼓励创业成为一种流行,创业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为就业者提供了可参照的励志范本———然而,对于就业者来说,真正应该汲取的不是青年创业者的成功秘诀和创富结局,而是在此过程中他们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是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和现实的勇气与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励志。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