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论衡
 

2013年6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商和资金是创业的两道门槛——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蒋皓

情商和资金是创业的两道门槛

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史上最难就业季”,而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自身应具备哪些素质?需要什么样的创业环境?社会应给予哪些支持?为了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中国企业报》记者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进行了专访。

《中国企业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青年就业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就业“情商很重要”,对于创业来说,情商是否更重要呢?

魏建国:是的,情商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力,大学生要有把自己放到社会实践中锻炼的愿望。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除了专业技能,工作实践中都要注意把情商发挥出来,在活学活用中不断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就拿我自己来说,能进商务部跟我学外语的经历有关,但我大学读的是哈军工,数理化相对强,而外语并非我的强项,但那时国家需要外语人才,我就发奋苦攻外语。目前就业形势很困难,大学生们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自己,发挥包括情商在内的综合竞争力。创业是最能凸显情商的,成功需要始终如一的目标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大学生创业选对项目很重要,项目选定了不要轻易变,看别的赚钱又把原来的目标放弃了,或者遇到一两个挫折就气馁了,既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骄躁。

《中国企业报》:据我所知,目前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大,失败率也很高。中国目前的创业环境怎么样?

魏建国:相比较而言,中国目前没有一个完善的创业环境和平台。当前,各级政府都在强调要重视年轻人的就业,也出台了不少支持和扶持年轻人创业的资金政策。但是,由于好多政策的细节没有跟上,加之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支持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支持这样的就业、支持这样的创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导致许多年轻人虽然有梦想,却因为门槛高而付不起入场费。即使有的人勉强过关,却因为项目开发、资金投入以及整个商业运行当中缺乏资金,而不得不中途夭折。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以美国为例,除了银行贷款,美国有风险投资资金,并且校园创业活跃,大学生还没毕业就在搞创业竞赛,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即使创业不成功,也很容易被企业招聘。

《中国企业报》:年轻人渴望创业,却多因为资金问题而望而却步。大学生有哪些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的途径?

魏建国:我们统计过,在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当中,有75%的人希望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但事实上,最后不得不从自己家长、亲友那儿借款的占了95%以上。靠自有资金,我认为不是长久之计,政府应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然而,虽然有政府的融资扶持政策,但是缺乏银行的积极性和细节的跟上,导致政策失灵。实际上,一些包括基金的扶持政策、风险投资等等,由于申请部门太多,程序复杂,时间也太长;据统计,现在我们大部分的年轻人创业,都希望资金能够在两星期、三星期到位。但是事实上,真正到位的,能够拿到这个资金的,却只是5%都不到。这个过程太“熬人”,所以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包括我们城市的年轻人、待业青年和农村的青年到城市就业,更多的选择靠家长、靠亲友,靠学校的帮助。但这些力量毕竟有限,怎么能够使我们创业的项目取得成功呢?

《中国企业报》:有些创业者挂靠在大企业下,选择在企业内部创业,您如何看待这些创业模式?

魏建国:有大企业支持,这是最好的,无疑给大学生初次创业上了道“安全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都可以支持,企业起了“孵化器”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创业就业两不耽误,多了条退路。当然,作为创业者本人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成功的信念,整个社会也要有包容的心态,允许失败、允许探索,形成健康的创业气氛。(相关报道见本报第22、23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