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3年5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里之任行思行远———国资委成立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何宗渝王敏张辛欣姜刚

千里之任行思行远———国资委成立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纪实

“海洋石油922”是一艘200英尺自升式钻井船,该船在近一个月时间内创下其投产以来作业速度和效率的新纪录。

2003年4月6日,北京宣武门西大街26号,新成立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牌匾悄然挂上。那一刻,成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有经济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格局和世界经济版图的一个新的重要起点。

建立健全国资监管体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年间,各级国资监管部门牢牢把握职责定位,大道行思,革故鼎新,使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企业运行机制、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十年间,国有企业履机乘变,奋发有为,撑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强脊梁!

十年艰辛砥砺

迎来脱胎换骨之变

进入5月份,南京安迪苏工厂格外忙碌。这里的蛋氨酸生产设备即将试生产,投产后我国饲料用蛋氨酸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将宣告终结。

这家工厂源自中国化工集团的一次海外并购。凭借成功并购6家海外企业,中国化工已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基地和营销网络体系,连续两年跻身世界500强企业。

确立“老化工,新材料”发展战略,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海外并购进军国际市场,逐步将基础化工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确立为主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系列变革,给中国化工带来勃勃生机。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世界一流的化工企业!”言语间,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激情豪迈。

中国化工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10年来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生动写照。

大浪淘沙现真金,战火淬炼出英雄。

人们依稀记得,在1998年前后国有企业最困难时期,全国2/3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利润总额只有213.7亿元;到2003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只有6家,营业收入最多的中石油仅名列第69位。

从2003年到2011年,全国除金融类企业以外的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7.6%、25.2%和19.4%,远高于同期中国经济增速;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到2012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总数超越日本达到69家,其中有53家为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连续跻身榜单前十位;如今,仅115家中央企业单月利润就超过1000亿元。

十年间,国有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国有企业两次出现整体业绩下滑,但通过结构调整、战略转型、管理提升等举措,又两次成功实现企稳回升。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有企业的出色表现稳住了中国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基石的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十年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39个工业行业中国有企业产值占比超过50%的只有6个,有18个行业的占比已经降至10%以下;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空前增强。

2013年2月26日,中海油宣布完成以总对价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成为中国企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中石油、中交集团、中联重科……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成为翱翔海外的“雄鹰”!

法国《世界报》发表评论称,在经历国内和国际市场双重挑战后,能够生存下来的中国国有企业都是“令人生畏”的!

十年来国有企业发展成就,不仅体现在这一组组亮丽的统计数据上,也体现在一个个提升国家能力的重大项目和工程上,更体现在百姓的物质生活中———

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北斗导航……中国在航天领域日益精进,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企业功勋卓著;

歼-15战机、运-20运输机、“辽宁舰”航母平台……分担现代化国防体系建设千钧之重,国有军工企业责无旁贷;

TD—LTE4G国际标准、深海钻井平台、高速动车……在国际技术前沿,中国国有企业捷报频传;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星罗密布的输电、输气、供水管线,为百姓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强保障……

“这十年来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证明其价值不仅在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在于对国家、对社会、对百姓的特殊重大贡献!”李锦说。

十年大道行思

重塑国资监管之道

国资委成立时,面对一条无先例可循的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探索之路———不仅要管好近15万户国有企业、近20万亿元国有资产、4000多万职工,还要重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系、开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路径、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最终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一系列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新制度设计,极大优化了国有企业外部管理体系。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原则,中央、省、市三级国资监管机构陆续建立,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为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奠定了制度基础;27件规章、299件规范性文件和2800多件地方规章、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国资监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设立企业年度和任期经营目标,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挂钩;引入市场机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监管责任得到层层落实。(下转G02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