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人文
 

2013年5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公众关注与“语焉不详”并存的矛盾“语境”中,中国裸商一直以来都笼罩在若隐若现的面纱之内———虽然公众舆论对其的指责早就相当鲜明。

“裸商”:另一种生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裸商”:另一种生态

在当下的中国,“裸商”属于数目不详的隐秘群体。

“裸商”的出现,被称为尚未完成产业转型的“民企的迷茫”,而随同这股富豪移民潮一起浮现的,则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另一种“生态”。

27%企业主已移民

自俏江南董事长张兰改国籍事件引发的富豪双重国籍讨论,曾盘踞社交网络热门话题多时。关于潘石屹将名下财富转移到外籍妻子名下的“裸商”传言从未间断。在公众关注与“语焉不详”并存的矛盾“语境”中,中国裸商一直以来都笼罩在若隐若现的面纱之内———虽然公众舆论对其的指责早就相当鲜明。

2013年5月7日,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80万亿元,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士超过70万人。该报告称,境外投资成为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报告还发现,随着资本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净值人群跨境多元化配置的需求日益显著。在受访者中,超过30%的高净值人士持有境外投资,且未来两年内预计进行跨境多样化资产配置的高净值人数会进一步增加。在此前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就曾披露,个人资产超1亿元的大陆企业主中27%已移民,还有47%正在考虑移民。这些富人选择移民的原因除了方便子女教育、保障财富安全,还包括为未来养老做准备———“裸商”群体正是由此催生。

援引业界的定义,“裸商”是指通过投资移民方式将资产和家庭转移出境,而本人仍在国内经商。每年在国内举行的房展会上,海外置业版块总是会吸引富豪们的目光。在海外投资房产,往往正是“裸商”的首选。

浙江商人张杰(化名)是“裸商”群体中的一员。从2006年开始,他的生活一分为二,一半在南半球,一半在北半球。张杰携家人已定居澳大利亚,而他本人仍不时需要回到国内打点生意。历时7年,他对目前的生活工作状态均已习惯。据他所述,身边的一些企业家朋友中有部分人也已成“裸商”。

一直以来,公众对于该群体的质疑集中于“财富的漂移”。

援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的观点,“裸商”现象和大量富豪移民的存在,“体现了外需收缩后尚未完成产业转型的民企的迷茫”。乔新生认为“财富出逃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拥有者“对目前市场投资抱有不确定性以及对私人财产保护缺乏信心”,“当然也不排除为非法收入获取合法身份的可能”。

资料显示,在一些内地富商的移民案例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资产来源不明。这种存在于中国富裕阶层的“原罪”问题,将“裸商”的财富漂移变得更加盘根错节。

企业家缺乏安全感?

“移民但不移居”的“裸商”一直备受国内舆论的质疑。乔新生认为,富豪移民不仅带走了大量财富,也带走了顶层的智慧,容易造成深刻的社会危机和金融问题。

争论永远都有两种声音。有观点认为,处于在商言商的角度,“裸商”愿意牺牲与家人的团聚时间也要回国继续经营事业,但归根结缔,亦是他们个人生活的选择。张杰坦言移民澳洲的初衷是为了孩子的学业,像他这样的情况,在其他“裸商”中很普遍。

移民法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国福认为富豪移民、资产外流并不意味着资产从中国消失,因为“中国人无论到哪里,做的生意主要与中国有关。如果他们带出去的资产仍然用来同中国人做生意,那么这笔资产就没有完全流失。”

“政府应好好反思移民潮,移民是一个信号,企业家缺乏安全感。”经济学家张维迎这样表示。乔新生则呼吁要看到“裸商”回国经营事业的另一面:“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市场依然被看好”。“只要国内宏观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作出相应的调整,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为其提供优良的发展平台,‘裸商’最终还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乔新生认为。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成了“裸商”,在国内企业界,“裸商”终究只是其中的一种另类生态,出国移民并非所有富豪的抉择。在著名的“不移民企业家”中,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是一位典型的代表。这位经常被问到是否移民的企业家曾公开表示:“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觉非常的自豪,我现在没有移民,我的儿子没有移民,我的老婆也没有移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