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商业管理
 

2013年5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专”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车建新

“三专”说

作为企业管理者,最忌讳的就是自以为是全才,认为自己是高管,就什么都懂,是全能冠军。即使不是自己强项的事情,也要吹嘘,好面子,乱发表意见,不尊重专家,不尊重专业。

专注:精神专注一事

眼下人们有个流行病———关注面太广,关心不相干的事情太多。微博、微信、QQ、短信……信息渠道很多,每天接受的信息太杂;厕所、电梯、出租车……广告无孔不入,处处抢占、强占你的眼球。如果没有一定的抵御力、专注力,注意力很难集中。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过剩,千万不要学那么杂。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先做好,聚焦一个细节、一件事及关联,做强专项技能。先纵向深入,学精一样,再横向拓展第二关联,触类旁通。如果第一件没学好,就去学第二件,两件事都是半吊子。

其实,做事的诀窍,就是比别人做得好一点,追求更完美、更精致,从而培养了自信,积累了成就感。要把每个细节做好,刚开始可能要比别人多花30%甚至一倍的精力,但后来就可以事半功倍。成功的机会就在于追求做事的精细和精致,追求产品的品质和品位。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这种迈向精细化的新创业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愈演愈烈。

人是有兴奋点、关注点的,要聚焦专业。如在企业管理上,就要关注业务本质、人才能力、管理方法,工作时间大家在一起90%的时间多谈与工作相关的实际问题。做事的时候90%注意力放在事情上。许多人不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而是心神飘忽,貌似还在做事,心却不在现场。

曾国藩说,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彼得·德鲁克也说过,如果你想让大脑高效工作,就马上减少信息,只留下最重要的信息。

专家:站在专家肩膀上做事

当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该如何判断?

听取专家意见。因为现在是一个专家时代,无论审美还是审人、审事,我们必须要依靠专家。譬如审美,先自己认定,后请教专家,然后再认定,再请教。如此往复。拍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必须要依靠舞美、灯光、烟火、服装、武术等很多方面的专家组合。再厉害的导演也不可能全懂,他的才干体现在整合专家的能力上。

在这个专业高度分工、信息错综复杂的时代,单凭自己的判断和能力,既薄弱又危险。我们要把专家的才干嫁接到自己身上。当然,光靠一两个专家还不够,最好有十八罗汉相助,使得十八般兵器,又有降龙十八掌的绝技。其实,做事就要站在专家的肩膀上。几个专家合在一起,互补合力,核力倍增。

作为企业管理者,最忌讳的就是自以为是全才,认为自己是高管,就什么都懂,是全能冠军。即使不是自己强项的事情,也要吹嘘,好面子,乱发表意见,不尊重专家,不尊重专业。

如今再不是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了,要靠团队打天下,靠专家赢天下。所以,对外,要善于团结、借用社会上尖端的技能,发挥好专家的作用;对内,要团结、发挥、支持专业人才。要尊重、崇尚新思维、新技能,善于发现新专家。对自己要加强核心技能,拓展相关第二技能,自己也要成为第二技能的宏观专家或专家。

专源:追根溯源

专源,就是专注源头,追根溯源。就是万事找本、找规律的源头文化。就是即时分析、即时联系的求本主义。

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找到事物的本质,二是找到事物的规律,三是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

网络时代的务实,就在于分析事物,解剖细节,每天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高速度、信息量大,尤其不能粗看。更要学会从多角度、多剖面观察事和物,挖掘深层次的规律。分析事物的利和弊、优与缺、因和果。

当今社会,不乏聪明人。但真正聪明的人,是推崇、制定和实践方法论的。真正聪明的人,应该具备提升分析、总结、提炼的能力。

专源,实际上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最根本的因。譬如说,品牌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在顾客心中有没有位置。任何在顾客心中没有位置的品牌,终将从现实中消失,这也意味着品牌背后组织的消失。

所以,组织最有价值的资源,不再是土地与资本,其决定性的地位要让位于品牌所代表的心智资源。没有心智资源的牵引,其他所有资源都只是成本。

再譬如,做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普天之下,三百六十行,实际上就是个“人心工程”:政治家就是要深得民心;企业家就是要笼络消费者的心;经理人就是要凝聚部属的心。你能赢得多少人的心,你的事业就有多大。

消费者的源头是:好的商品,品牌美誉度,方便,高性价比;做人的源头是:勤劳,孝顺,正义,责任,积极;未来社会的源头是:生态、科技、健康、品位;中国人家庭观念的源头是:个人要为家庭做贡献,光宗耀祖。我的父母就是以“勤劳、正直、俭朴”的精神创业,并把这种精神财富传之后代,星火燎原。就国家来讲,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14亿个梦就汇成了“中国梦”。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