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金融投资
 

2013年5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企对接金融错位
融资瓶颈仍难破

一方面科技企业找不到金融接口,一方面投资机构谨慎挑选科技产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一方面科技企业找不到金融接口,一方面投资机构谨慎挑选科技产品科企对接金融错位融资瓶颈仍难破

国内外2000余家科技企业集中亮相,让日前举行的北京科博会备受瞩目。但是,在这片靓丽的风景背后,确实难掩国内诸多科技企业资金缺乏的现实。

“与金融的接口不太好,企业有新的技术产品,但经常找不到对口渠道,渠道太少。”5月23日举行的第十六届科博会“科技项目投融资合作洽谈会”上,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会的工作人员王小群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资本与高科技企业的结合,曾被业内人士誉为“最佳联姻”。然而有数据显示,随着低迷的股市与上市窗口的关闭,除政府引导基金外,持有超过1000亿美金的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几乎没有发生投资事件,这与2012年以前的投融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科技投资在业界看来一度遇冷。

资本慎对新兴科技企业

“科技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高投入、高成长率,同时伴随着高风险,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是想规避这种风险的。”广远星空(中国)有限公司的投融资方面的专家梁晓进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有些拥有发明专利的个人缺乏自有资金创业,像是我看过很多项目,产品创意很好并具前瞻性,但缺乏前期创业资金,专利转化不畅,加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这些都很可惜。”中国投资协会民营投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瑞峰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其实投资公司更希望投资资金回笼快,技术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项目。”北京宇峰康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海生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说,一些产品国内研发团队比较成熟,销售渠道稳定,这种情况是比较好找到投资方的。

一方面科技企业找不到金融接口,一方面投资机构谨慎挑选科技产品。对于前期的科技企业,风投的投资热情普遍不太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是因为科技企业前阶段风险高,技术的不成熟很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我们希望投资的创业企业,年增长要能达到十倍以上。在互联网行业,蓝牙、微信、二维码等,任何一个技术都‘够吃’了。但是,还处在研发阶段的企业有无限的可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所以我们在投资时都会考虑。我们希望企业能够做到单一市场的利益最大化。”某风投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投资偏弱影响企业发展创新

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往往需要资本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初创企业。在这过程中,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基金大多具有相关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并通过向技术型企业提供长期资本,可一次又一次让创新想法变成成功的企业。”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但中国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行业也有自身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负面影响了资本和科技的有效对接。

“中国的私募投资行业历史较短,行业发展比较粗放,大量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是随着过去几年股市的繁荣和上市窗口的开放大量涌现,”中国首创创始人兼董事长傅成对记者说道,“中国绝大多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财务背景,但没有创立公司的经验,拥有技术背景的就更少,这就导致中国私募基金很难拥有有效鉴别优秀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技术优势,造成资本不能高效与技术对接,使得很多技术公司成长受限。”

有数据显示,中国私募行业投资活动的减弱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事实上,因为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内生性创新是持续的,并几乎不受资本市场影响,因此,要想让民营企业(尤其是技术导向型公司)持续发展与创新,稳定的私募投融资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建立多层次投资平台助力科技企业

面对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有专家呼吁,要建立为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

央行货币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在“中关村创新论坛”上建议,“建立一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租赁公司。中小企业可能需要设备、资金,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助力,国家政策上是减税的,这对我们发展科技企业是有帮助的。另外,私募股权投资募集资金注入龙头科技企业,并通过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行业。”景学成说。

事实上,现在也涌现出一些投资公司专注于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流动资金短缺、经营地位较低、发展壮大困难等问题,”梁晓进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有的公司会通过代付资金的形式赠送流动资金利息,为企业生产中的贸易业务代付资金,提供资金账期,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另外,通过直接投资赠送注册资本投资和知识产权以及流动资金额度以及原股东或原管理层10%优先分红权,解决企业加大投资问题。而在信用担保上,可以为企业提供合同履约担保和诉讼保全担保服务,同时为企业重整资本架构,解决企业资产重组问题。

“我认为未来科技投资的方向和力度是和政策联动的,国家鼓励哪个行业,未来它的投资力度就会加大。”张瑞峰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于对高科技企业的培育和鼓励,未来科技投资前景可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