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方政府保护假冒金银花生产销售市场上半数金银花为山银花假冒,产业和消费者健康面临双重风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部分地方政府保护假冒金银花生产销售市场上半数金银花为山银花假冒,产业和消费者健康面临双重风险
“目前全国市场上,真正的金银花和假冒金银花之名的山银花产量各占一半。”5月22日,中国金银花协会会长刘锋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据刘锋介绍,2012年,全国金银花产量约2.8万吨,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平邑县、河北省巨鹿县、河南省封丘县,总种植面积约四十万亩。另一方面,全国山银花产量约2.6万吨。
“因山银花具有耐寒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因此山银花不能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
据统计,目前全国山银花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
刘锋称,目前湖南省隆回县山银花产量有一万多吨,品种全是山银花品种之一的灰毡毛忍冬。在黔西南地区,号称有三十万亩“金银花”,实际上全是山银花,为山银花中的另一品种黄褐毛忍冬。
有业内人士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他在重庆调研时,发现十万亩的“金银花”种植区,竟然有八万亩是“山银花”。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常青博士告诉记者,在上游种植环节,南方的湖南、重庆、贵州、四川等地把山银花当金银花种植,甚至宣传山银花和金银花功效一模一样。在流通环节,由于地方保护问题严重,监管不够。有的地方政府明明知道是山银花假冒金银花生产销售,也进行保护。
澳利达医药集团董事长周有财认为,目前金银花和山银花市场混乱,两者药用成分和药效都存在差异,现实情况是生产企业混用。
“就产业角度而言,南方一带的山银花大量种植,主要是部分企业以卖苗为主,农户受到误导。在大量种植山银花后,又无法一时全部铲除,只得假冒金银花销售,承担后续的风险。”徐常青向记者介绍。
在山银花的冲击下,不仅金银花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徐常青介绍,在流通环节,掺假现象严重,其环节是金银花主产区的一些企业或收购商从外地买来山银花后进行掺金银花,然后通过本地物流集散地发向全国。因为价格便宜,一些药房、超市购买,这导致一些消费者在生病后拿着医生的处方从药房买了‘金银花’后起不到治病的效果,还耽误病情,对医生的诊疗、甚至对中医的作用产生怀疑。
“一些制药厂、凉茶企业明目张胆地购买掺假的金银花原材料,使下游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受损害的是消费者健康和和金银花产业发展。”徐常青说。
此外,徐常青还直指《药典》存在缺陷:“2010年版《药典》已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开,但却称金银花、山银花功能、主治一模一样,这不对。因为《药典》存在缺陷,所以造假者明目张胆地造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从病理、药理等方面做基础性工作,解决人民生命健康问题和产业发展问题。”
“山银花冒充金银花,如果是口服,风险还要小些。如果用山银花作针剂,将对消费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徐常青告诉记者。
专家认为,用山银花代替金银花生产的药,实际上就是假药。前些年在全国接连发生患者注射“双黄连注射液”(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致人死亡的事件,就是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制药造成的恶果。
【链接】金银花与山银花大不同
金银花与山银花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药效却相差甚大。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常青解释说:“金银花药性属于寒性,属凉性药材,山银花(灰毡毛忍冬)药性为热性,属热性药材。”
由于山银花的产量高,成本低,所以目前市场上山银花干花的价格为60—70元/千克,而金银花则在120元/千克以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市场上出现了金银花与山银花混用,甚至出现了以山银花假冒金银花的现象。业内人士表示“山银花虽然药效欠佳,但与金银花的市场价格相差1/3以上,这是促使企业以山银花替代金银花的主要原因。”(实习生赵玲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