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3年5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在社会各界纷纷探讨城镇化建设如何推进之际,重庆微企村已经以每年新增50个的速度快跑。扶植村级微型企业,用微企带动村民就业,对于山区农民来说无疑是个新鲜玩意儿。“返乡农民工微企创业示范园”意味着进城务工农民可以回乡打工甚至自主创业。

重庆微企村试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艳蕊

重庆微企村试验

微型企业村会是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吗?本报记者张艳蕊/摄王利博制图

5月18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六早晨。依山而居的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村民依旧过着日出而作的生活———天一亮就上山打理农田,下午则在村里的娱乐室打牌消磨时光。

同村的李清兵却过上了市民的生活———早上打理完家庭农场,他已经开着价值25万元的帕萨特轿车从位于亭子村的蔬菜种植场驱车一小时回到了合川城区的商品房住宅。

“微企村是我们因地制宜做起来的。”亭子村党支部书记姚世明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2012年,他们听说重庆市有相关的支持和扶植微企的政策,而亭子村正好外出打工、创业者众多,当地又具有独特的农业优势,于是他们申请成为重庆首批试点微企村,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按相关微企政策给予村民补贴,帮助兴办“微企家庭农场”。

微企机会

李清兵就是受此鼓舞,怀揣打工攒下的2万元回乡租下20亩地,并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家专事蔬菜种植的微企———李清兵蔬菜种植场。站在李清兵蔬菜种植场前,《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了一个迷你现代化农场———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均匀地被自动浇灌喷头覆盖。

2012年4月,李清兵利用银行贷款和政府提供的补助款,把农场土地扩租到近百亩,并修筑了机耕道,添置了喷灌设备,建立起了一家现代化的家庭农场,目前规模流转土地80亩,主要种植油麦菜、水白菜、上海青等速生叶类无公害蔬菜。这一年,李清兵的家庭农场就为他带来了60万元利润,除了购买了小轿车、商品房外,李清兵又投入了20多万元增加投资规模,修建生产观光便道。他有个理想,那就是3年内将他的农场规模扩大到300亩。

与李清兵的农场相距不远的平清蔬菜种植场,则从建农场开始就避开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了莲藕种植产业。从成立之初的规模流转土地70亩,到2013年的种植规模167亩,由于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平清莲藕极受市场欢迎,还成功带动了5户群众种植莲藕。

“也不是谁家都能申请微型企业的。”一位当地村民大嫂把《中国企业报》记者带到了她家山上的桃林,边摘桃子边向记者介绍,她种自家地的桃园,丈夫在县城打工,儿子在重庆上大学,但她们家并未申请微型企业,“一个组才有那么一两家,那个鱼塘、农家乐都是外地来的人做的微企。”

近日,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特色村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全市每年建设50个微企村,微企村内的小微企业可获得多方面的政策帮扶。(下转第四版,相关报道见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