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健康成长四阶段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许君寿
中国民企健康成长四阶段
现在有很多企业管理者忙于埋头做事,而忽略了抬头看路。企业抬头看路,就是要看、要学别人的成功经验,以防止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或失败在自己的企业身上重演,要善于“取他山之石”,这才是企业获得智慧的捷径。同时与不同的企业进行比较和学习,才能促进自己的企业快速发展成长。
据有关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岁至42岁,10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30岁;欧美企业平均生存的年限是12.5年,日本企业寿命略高,平均为30岁。而在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至8岁,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由于中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据此推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5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由此推断,我国民企的平均寿命不足3岁。
在笔者人生50年的历程中,自1987年下海经商、创办企业已经26年,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是上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创办企业的人,也是那个时代创办的企业能走到今天存活下来的极少数民营企业之一。从自己创业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健康成长必须经历四个阶段:
家族企业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多是以“小作坊”、“夫妻店”和“父子厂”为形式的家族企业,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早、最广泛的构成形式。这种形式,由于血缘和亲缘关系具有特殊的凝聚力和较高的信任度,家族企业成员往往具备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们不计劳动时间、不计劳动报酬,很多人往往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或发展资金,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合力,而且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大大降低,使一部分民营企业和微小企业能够坚挺的存活下来,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个阶段。
制度建设
创业,靠家族亲情起步;成长,靠家庭强大支撑;发展,靠制度创新实现。民营企业经过第一个阶段之后,应该适时转入第二个阶段———制度建设。这个阶段,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都有一定的发展和壮大,单纯以亲情和血缘关系组成企业人员,在人力上明显不足。这时,就要面向社会大量吸纳外来人员进入企业,而这些人员进入企业后,不会像第一阶段企业人员中大多数家族成员所具有的那种亲情形成的强大凝聚力,这些人就会要求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谈待遇、谈福利等等问题。那么,这个时期就应该进行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也就是企业立法,即“企业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不要照抄、照搬优秀企业的制度,要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实际的制度。否则,不及时进行制度建设或设计的制度不适合自己企业,就会出现效率下降,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人员出工不出力,偷拿、拉出(分裂)去另办企业等,使原企业无法做强做大,更谈不上发展壮大。
文化建设
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民营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阶段之后,应该由第二个阶段转入第三个阶段———文化建设。在我26年企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中,我深知:一个人要是没有文化,注定他一生要吃苦力;一个产品要是没有文化,注定它不会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一个企业要是没有文化,注定它不会走向百年;一个民族要是没有文化,注定这个民族会被外敌侵略。
一个产品的外观,是直接代表产品内在质量和企业能否形成强大品牌力的载体,我们注重产品的外观形象,更应该注重产品的内在质量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应该不断地在大众媒体传播品牌和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我们的企业、选择我们的产品,使我们的民营企业通过文化建设走得更长、更远、更高,也就是做强做大。
股权分配
民营企业经过文化建设阶段之后,应该由第三个阶段转入第四个阶段———股权分配。
在进入这一时期之前,对待扩张上还应该特别慎重。特别是对不熟悉的行业、产业的扩张,同时,还要检查是否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否则,容易出现对形势和前景预期过高,一旦出现困难时,特别是资金链一旦断裂,就会发生新上项目夭折。
另外,企业股权改制或股权分配一定要注意时间节点,切不能盲目上阵,过早或延迟。股权改制的目的,就是要将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由于吸纳了广大的社会人员进入企业工作,而出现的涣散现象重新再回到创业时期那种强大的凝聚力。使更多的异姓员工能够具有与血缘和亲缘关系一样所具有的特殊凝聚力和高度认同感、归属感,使企业内部再次形成强大的合力。这一时期就要及时进行股权改制、股权分配,使员工更多享受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使员工收益得到更大的提高。
(作者系陕西君寿堂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