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聚集江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聚集江苏
 

2013年5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铁让这座宜业新城更宜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家级一流园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沙会堂

高铁让这座宜业新城更宜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家级一流园区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生态商务区一期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晶硅生产基地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品

繁花似锦的春夏之季,记者走进国家级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处可见一个又一个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重大惠民实事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据了解,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实现园区新的腾飞为动力,推进了总投资超800亿元的136个“三重一大”项目。1—4月份,开工新建厂房面积是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

2012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100亿元,增长26.1%,综合实力跃居江苏省长江以北开发区第一位,保持江苏省开发区前10位,跻身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20位。相继建设成为了国家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等,成为了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是淮海经济区最具规模实力、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投资潜力的国家级开发园区。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2013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打造高铁生态商务区现代服务业活力板块为引擎,培育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区位优势 地处“黄金交叉点”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7月,2010年3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辖区面积152.8平方公里,下辖两镇和三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20多万,企业20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500多家,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也是高起点、大手笔打造的城市东部中心———徐州高铁新城。

近几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推进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园区”的主题主线,按照项目强区、科技兴区、环境立区、和谐安区的发展理念,奋发作为,逆势而上,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徐州城市东部副中心,与老城区、新城区呈“金三角”之势。开发区距全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徐州铁路编组站1.8公里,距国家一类口岸———徐州国际观音机场30公里,距连云港港口220公里。陇海铁路、京沪铁路,104国道、206国道、310国道、323省道以及京杭运河通贯全区,连霍和京福两条高速公路在开发区交汇。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徐淮承接高速铁路第一区,京沪高铁七大主要站区之一的高铁徐州东站就坐落在开发区腹地,距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仅4分钟车程。既是京沪高铁的中点,也是京沪高铁和未来徐兰高铁的交汇枢纽。开发区因此成为淮海经济区的区域性中心节点、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黄金交叉点”。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从开发区到北京和上海仅需2小时。徐兰高铁通车后,徐州到西安也只需2小时。与南京、济南、郑州、合肥四个省会城市成为1小时经济圈。特别是郑徐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亿吨大港建设的加快推进,将使开发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突显,开发区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区域合作、吸纳优质要素的通道将更加便捷。

徐州高铁商务外包中心项目负责人赵作文告诉记者:“徐州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尤其是高铁通车之后的优势都是其他城市很少能够比拟的。开发区有制造业的基础,制造业也需要转型升级,我们这样的园区对制造业向服务业、研发业的转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产业优势 支柱产业拉长特色产业链 目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以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以生产性物流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工业电子、特色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高端家电、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了全球第五的工程装备和世界第一的多晶硅生产基地。美国卡特彼勒、德国蒂森克虏伯、法国圣戈班、澳大利亚布兰肯、丹麦维斯塔斯、韩国斗山以及香港协鑫、台湾统一、大陆徐工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全球知名公司在此成功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当之无愧的第一产业,目前已形成以徐工、卡特等龙头企业为骨干,从主机到关键零部件较为完整的高端工程机械产业链,构建了以工程机械为引擎,矿山机械、建材机械、风电设备、节能燃控设备等竞相发展的一流装备制造业基地,现已研制五大系列、16大类、200多个品种,其中,9类主机、3类零部件居国内第一,20多项配件产品位列国内前5名,2012年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是徐州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核心区和国家级工程机械品牌示范区。同时光伏光电产业大步奔向世界级,拥有世界第一(年产65000吨)的多晶硅制造商中能硅业和全球最大的铸锭切片专业工厂协鑫硅材料,基本形成了从多晶硅到拉棒切片、电池组件再到太阳能电站集成的光伏产业链,并且初步建成了蓝宝石衬底、LED芯片及封装应用一条龙的新光源产业链。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投资10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构筑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专业园区。高标准规划了总面积46平方公里的徐州高铁生态商务区,努力打造新产业的接续平台,建设现代服务业新高地。目前,12平方公里的高铁生态商务区一期初具规模,金龙湖生态小镇、君廷五星级酒店、软件产业园、高铁时代广场、月星环球商业中心等一批高品质功能性项目已经建成;高铁生态商务区二期建设正在全面铺开,规划总面积3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科技金融、高端商务产业等。与清华控股合作开发建设的5平方公里清洁技术产业园,主要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4平方公里的工程机械产业园正在配套完善,主要引进工程机械的国内外配套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创业园快速推进,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建成使用。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园、总部经济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服务优势 技术、理念与环境并行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人力资源丰富,支撑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产学研金”合作紧密。目前,建有工业设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徐州工程装备研究中心、徐工研究院等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国家级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研发机构180家,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3个百分点,去年达到6.6%,专利申请年均增长40%以上,2012年新增专利申请超过千件,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5000人。同时,全面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三个100”激励政策,即对引进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三年免费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100平方米居住公寓、100万元创业经费。是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区。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享有省级审批权限,具有经济社会综合管理职能。近几年来,这里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始终遵循国际惯例,严格依法办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制定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以及招才聚智、培育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对重特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提供行之有效的全程支持,出台的政策坚决落实到位,出口的承诺坚决兑现到位,营造了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健全重大项目审批“一站式”、项目建设“一条龙”和企业投产“保姆式”三个服务体系,牢固树立全区所有干部职工“不是招商人员,就是项目建设服务人员”的新理念,推行了“马上办、办到位”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以项目和企业为中心的服务链,营造了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全面建立符合市场法则和国际惯例的法制体系,矢志不渝地推进“法治开发区”、“平安开发区”、“诚信开发区”建设,是江苏治安环境优秀地区,营造了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成了全国首家生态修复宕口公园、风光优美的金龙湖景区和全国“四个第一”的蟠桃山佛教文化景区,进入了江苏省首批低碳园区试点行列,并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营造了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有人才公寓、专家别墅、星级宾馆、大型超市、三甲医院以及休闲、健身、娱乐等,营造了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认真恪守民生优先原则,切实让群众和企业共享优质资源,共享发展成果,已形成居住安置、劳动就业、均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五位一体的民生保障机制,营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当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深入实施新一轮跨越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建设高铁美丽新城。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区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发展导向,全面放大高铁平台优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效为中心,着力建设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争取到“十二五”末,努力形成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三大千亿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五个百亿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早日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一流园区,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