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致企业人力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来源:中国企业报
“被就业”致企业人力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上接第四版)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又出现就业难的情况并不矛盾,这是形成了结构性失业。其原因是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通常此类失业持续的时间较长。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者逐渐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则需要经验较丰富的员工,应届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人力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毕业生“被就业”高校虚增就业率
一面是企业招工难,一面却是毕业生就业难。上海市教委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44.4%,比2012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高校签约率意味着就业率,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来年招生情况,部分高校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就业率早已不是新闻。然而,当企业招工难遭遇“最难就业季”,一些高校开始利用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打起虚增就业率的算盘。
今年4月25日,一位成都大学的毕业生在贴吧里发出“被就业”的贴。近日,西安某高校一名学生也通过网络爆料自己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逼着大四的准毕业生跟企业签各种虚假就业协议。面对学生和媒体的质疑,一些被曝光的学校的负责人却称,学校是想通过这些方法来给学生施加压力,让他们能积极去找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高校如此提升就业率,无非是为了能够宣传办学成绩,以利于招生。对于学生来说,“被就业”多半是迫于无奈———许多学校明文规定不签协议就不能离校乃至不能毕业。为了拿到毕业证,不少学生通过走关系挂靠到某单位或者签约某企业,等到拿到毕业证再一走了之。
企业对于高校迫使学生“被就业”的做法苦不堪言,一方面是因为“被就业”来的学生,专业难以对口,另一方面是打乱了企业的用人计划。
“跟学校合作倒是很容易签过来很多学生,但是他们虽然合同签了一年,但大多数心思不在工作上,有的甚至会有抵触情绪,往往会给正常生产带来不好的影响。”长三角区域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学生“被就业”,企业也是受害者。企业耗费各种资源好不容易培养出熟练工种,却常常几个月就辞职。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网站以及统计出来的大学生年度就业报告,是动辄90%甚至近100%的就业率。如此高的就业率,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似乎并不相符,这其中是否掺杂了水分?当记者询问一些高校时,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们本校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学生签约率也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