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按照产业规划布局,主动对接央企入闽投资发展,为福建带来一大批效率高、质量好、技术强的大项目,成为海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央企入闽助跨越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高建生吕晓艺陈芳
央企入闽助跨越
宁德核电本报记者高建生/摄
92家央企,400多个项目,2万多亿元投资……近年来,八闽大地成为央企投资兴业的热土。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央企在闽已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涉及先进制造业、能源、基础设施以及金融、旅游等行业。“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额高达8500亿元。
3月初,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在京走访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尤权表示,当前福建发展面临难得机遇,空间广阔,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央企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福建,密切合作,更好地推动福建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近日,本报人员随“央企入闽专题宣传”联合报道组深入一线,实地探访数家具有代表性的驻闽央企,详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产生的效益。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福建宁德市秦屿镇备湾村,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蓝天白云下的海岛生机盎然,16.5米高的防浪墙如同镶上一道白边,依山而建的茶园点缀成片绿色,整齐广阔的宁德核电基地井然有序。
4月18日,经过168小时试运行,宁德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运,安全、经济、清洁的核电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福建电网从此跨入“有核时代”。
超前布局、科学谋划,福建省委、省政府按照产业规划布局吸引事关国计民生的央企入闽,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福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这项“功不在我任”的“栽树工程”,正逐步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1号机组日发电量约2400万千瓦时,可同时满足240万个家庭用电需求。”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桁介绍说。数据显示,随着1号机组并网发电,福建省清洁能源比例将从目前的42.56%提高到45.32%。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相当于福建省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8%。
“作为央企,我们注重的不仅是效益,更多一份承担福建电网建设的重任。”国家电网福建运营监控中心内,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吕华忠向记者透露,4月11日,国家电网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工程建成后,福建与华东电网间将新增一个大容量输电通道,进一步保障电网安全。
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借力央企,福建加强优化能源结构,立足于打造东南沿海的重要能源基地。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将使福建省拥有海上及陆上双气源供给,与现有中海油LNG管线相互补充,形成可靠的天然气供气管网。
区域发展活力倍增
泉州市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山片区,13.2平方公里,土方车、挖土机、压路机等大型施工机械正在夜以继日地施工中。“一年前这里还是水塘、杂地相间。”福建联合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刘彦昌告诉记者,“今年将有31个重磅级项目进驻,总投资313亿元,产值645亿元,税收50多亿元。”
去年,联合石化实现产值688亿元,贡献税收57.2亿元,占泉港全区公共财政总收入的83.7%。“泉港有这样的成就,最大的推手就是央企!”泉港区长吴礼源说,在创造税收、提供就业、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央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合石化是我们的社区好邻居。”一些当地居民主动向记者谈起联合石化的企业形象。公司在石化系统内首创“工厂开放日活动”,让社区民众、中小学生科学认识石化工业。此外,积极参加地方对口扶贫、抗击台风、抗震救灾、助农支教等工作,大力扶持公益事业,让更多人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中化泉州石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每年能实现国家及地方税收超过120亿元人民币。
3月,苏树林在京指出,福建省政府将全力支持中化集团在闽发展,希望中化集团继续发挥资本、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泉港正加快区域石化产业从产能集聚向服务集聚延伸,打造海西绿色石化港口新城。”有央企助力,吴礼源信心十足。
产业集聚国民共进
“我们是不小心被央企带大的。”福建纳川管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旋打趣道。
纳川管材是国内口径最大、规格最全的排水、排污塑料管道生产商,是泉州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自2003年创建以来,纳川的每一步转型与升级都得益于央企的带动。
“生产所需的聚丙烯,在联合石化即可实现配套。同时,我们的管道还卖给联合石化。”刘荣旋说,“借助央企的资源和平台,纳川迅速提升了公司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由于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石化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产业”。按照行业规律,能产生高达1:5的拉动效应。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带动了东鑫石化环乙酮项目、泉宁公司塑胶项目、恒河石化公司二甲醚项目等,使泉港石化园区形成以基础石化为主导,涵盖特色石化产品以及仓储物流的完整石化产业链和临港石化产业集群,带动纺织、化纤、塑料、服装及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
“最关键的是,央企的理念在引领着我们,帮助我们带来提升。”刘荣旋说,通过与央企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纳川加强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拓宽研发视野,有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节能减排守护生态
车行驶在南安市水头镇到石井镇的公路上,一路耸立石材企业,透过窗户,可以看见白色的尘土废渣四处飞扬。石材加工是南安的支柱产业,但每年排放的近600万吨加工废弃物———石粉,却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致命弱点”。
现在,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加工厂将废弃的石粉运往福建中节能新型材料公司厂区后,即可生产成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蒸压砖。
数据显示,自2008年投产至2012年,四年多已累计产销加气混凝土85万立方,蒸压砖近2亿折标块,累计消耗石粉200余万吨,每年可为南安节约土地资源200亩。
2010年12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石粉综合利用二期工程成为上台签约项目之一。“我们投资是最小的,但意义非常重大,被列为国家重点节能环保投资项目。”福建中节能新型材料公司总经理许舟透露,项目投产后,周边村民自发组织敲锣打鼓地前来祝贺。
衣服、沙发、背包、运动鞋……中国节能海东青新材料集团展厅,时尚精致的纺织产品琳琅满目。集团总裁助理尤修意自豪地介绍道:“这些都是由废旧饮料瓶做成的。”尤修意说,每年都有约20亿个废旧饮料瓶从世界各地运到位于晋江的厂区进行加工。
走访入闽央企,可以发现每个项目都在竭尽全力建设“美丽福建”:到2020年,中石油向福建供气规模将达到45亿方,将替代58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28万吨有害物质和2000万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的排放;宁德核电站一期建成后,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当于再造6个太姥山公园……
“虽然中国节能在央企中的经济体量不大,但是社会意义大,我们看好福建生态省建设的前景,今后将大幅增加投资。”中国节能办公厅副主任李元斌说,2010年至今,集团与福建省共签订合作协议10多项,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节能在闽的投资总额将达300亿至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