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3年5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子奶被新华联和三元重组,这桩看似‘强强联合’的重组案,随着新的管理团队的进驻,原高管团队相继离开,本来就发生巨变的太子奶更是面临重重困境。

收购全线失利三元盈利大幅跳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收购全线失利三元盈利大幅跳水

两年前,三元股份重整太子奶时,对其重整前景,便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如今两年时间悄然过去,无论是对三元股份还是“太子奶”,似乎仍处在“磨合”的阵痛中,状况胶着,前景不明。

2013年一季度,三元股份盈利大减354.8%。

三元股份再陷整合难题

财报显示,三元股份在报告期内营收9.4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4万元,较上年同期盈利相比,大减354.8%。

对于亏损原因,三元股份解释称,原料成本尤其是原料奶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市场投入加大以及投资收益大幅下降,导致公司2013年一季度亏损。

不过,与之相应的却是,同处于乳业的伊利、光明等乳业巨头成绩斐然。

据公开数据显示,伊利股份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419.91亿元,净利润为17.17亿元,同比增长近10%;光明乳业2012年实现营收137.75亿元,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30.89%。

针对三元的解释,有业内人士指出,三元股份出现亏损,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受累整合三鹿奶粉不利,再次整合太子奶后仍然情况不佳。

时光回溯到五年前,因三聚氰胺而倒下的三鹿被三元股份“蛇吞象”拥入怀中,然而三元对原三鹿的整合并不理想,三元的奶粉并没有做成预期的目标,三鹿奶粉曾经的市场和渠道并没有被三元成功接管。不仅如此,因重整还导致公司连续两年业绩亏损。

石家庄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亚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元接手之后没有用好三鹿工厂。原三鹿的工厂没有全额生产,有些房子还被出租做连锁酒店和KTV。

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三鹿”,三元又迫不及待地张开大嘴,跨地域跨产业收购太子奶。

不过,业内多数专家认为,在三鹿还没整合好的情况下又去整合太子奶,不仅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和过程,而且免不了要经历“阵痛”。

东方艾格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非常不看好三元重组太子奶,“当年在政府的撮合下,三元收购了三鹿,时间过去了近3年,三元还没有把三鹿这个烂摊子弄好。这次收购太子奶,要不是政府部门有特殊的考虑,就是三元的决策出现了巨大失误。”

乳业专家王丁棉更是认为,三元股份管理能力有限,接手三鹿这个包袱之后现在又去接手太子奶,“都快成破产企业收购专业户了”。

近日,重整后的太子奶发布数据称,2012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各类产品3.5万吨,销售额同口径同比增长17%,高于同行业酸性饮料6%的增长率,利润同口径同比增长58%。

“太子奶早在2006年时年产量就为24.4万吨,比之现在的产量多约七倍。”太子奶销售部相关人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

记者详细比较相关数据后发现,太子奶从1996年投放市场以后,一直在乳酸菌奶饮料市场中保持产量、销量、市场占有率的遥遥领先,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2.8%。太子奶自2001以来,销售额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仅用5年销售额便从5000万增长到将近20亿元。

如今,无论是产销量还是市场占有率,太子奶目前的业绩与以前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市场变化翻天覆地

“现在的太子奶,与两三年前的太子奶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一位接近太子奶的人士丁元(化名)感叹道,“无论从乳酸菌行业本身、还是太子奶企业本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丁元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太子奶所处的乳酸菌行业发生了巨变。上世纪90年代末太子奶首开中国乳酸菌饮料行业先河。其起步之时,除普通白奶外,国内乳酸菌市场基本处于空白,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太子奶正是抓住了这个高速发展,竞争并不激烈的行业,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近几年乳业的高度竞争,原来只是在白奶行业纵横驰骋的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品牌看到了乳酸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相继推出自己的乳酸菌产品。

如今,全国大小超市的食品饮料区域,以乳酸菌为特色、号称“每瓶含300亿乳酸菌”的味全和“每瓶含100亿酸酸菌”的养乐多以及蒙牛、伊利、光明、达能各家的乳酸菌产品争奇斗艳,各显其能,让这个原来曾经不被重视的行业竞争达到白热化,太子奶面临的竞争环境今非昔比。

丁元称,目前除了太子奶、养乐多等最早的乳酸菌饮料品牌外,国内其它大品牌几乎都已经全部涌入这个市场。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1—2016年中国活性乳酸菌饮料市场分析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乳酸菌饮料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世界乳酸菌饮料的产量大约为400亿美元,而我国乳酸菌饮料年产值只有25亿元。乳酸菌饮料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乳制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南庆表示,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且营养保健、安全可靠、利润丰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正是后来三元、三鹿、伊利、蒙牛们大举进军乳酸菌饮料市场的根本原因。

“不过,更重要的是太子奶自身问题。”丁元进一步解释,“太子奶被新华联和三元重组,这桩看似‘强强联合’的重组案,随着新的管理团队的进驻,原高管团队相继离开,本来就发生巨变的太子奶更是面临重重困境。”

上述太子奶销售部相关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太子奶被重组后,原太子奶核心营销骨干从营销总监到省经理、区域经理、重要业务员流失殆尽,最少达八成以上。不仅如此,有的在太子奶工作多年,十分熟悉乳酸菌行业的销售骨干还到太子奶的竞争企业任重要职位,诸多因素使得渠道大大萎缩,营销一直陷入低迷。

“太子奶原有株洲、北京、湖北等多个基地在生产,现在重整后只剩下株洲一个基地。”丁元介绍,“产品要运往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会大大增加运营成本。”

“我个人认为,在重整太子奶上,目前来看三元并不成功。”丁元表示,“三元原是立足北京市场、主打巴氏奶的区域乳品企业,而太子奶的主要销售区域在全国农村市场,两者主打的产品和针对的区域、消费群体并不相同,如果以一线市场的思维操作二三线市场,三元免不了要走许多弯路。”

就三元股份重组太子奶后的相关问题,《中国企业报》记者多次拨打三元股份董秘王钤电话,但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