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息的理由有三个:一是内外利差促成了国际游资大量进场;二是外汇冲销成本(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都在迅速提高,实业投资意愿恶化;三是中国市场今天不缺钱,所以,堵住游资,只能靠降息缓解外部压力。”
中国降息窗口即将开启但不会量化宽松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中国降息窗口即将开启但不会量化宽松
人民币降息窗口或即将开启CNS供图
在全球都纷纷降息的大背景下,中国将何去何从?降息抑或量化宽松?《中国企业报》记者为此专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
《中国企业报》:最近,全球多家央行纷纷降息。美国和日本都在量化宽松,向全球注入流动性,您认为这是为什么?
孙立坚:金融危机破坏了美国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正常的价格规律,美国的技术创新、金融财富创造的能力却在金融危机中大部分完好无损,只要资产价格修复了,美国仍然会变得很强大。所以,美国采取非传统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为了修复被破坏的价格体系。
而日本之所以发生货币超发与物价上涨“脱钩”的现象,与美国又有所不同。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促使民众对安全资产的选择(流动性偏好)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大多数人都把钱存在了提供流动性保障的银行体系,而不管它们资金使用的效率好坏。
当然,日本学美国非传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仅仅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修复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上,从而期盼能解决经济低迷的问题,这种愿望是不现实的。流动性泛滥的后果有可能会给日本经济改变结构性问题制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企业报》:在全球都纷纷降息的情况下,您认为中国有可能降息吗?
孙立坚:让我们先看看新一轮数据解读:先看CPI上涨因素:第一是替代效应。因死猪和禽流感以及公款消费监管(干部回归家庭)等使素菜需求增加;第二是季度和翘尾因素。再看PPI下降因素:第一是美日货币宽松使得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实际资金成本和竞争力恶化;第二是楼市调控和光伏产业等产能过剩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
这样来看,中国降息窗口即将打开。
《中国企业报》:降息的理由是什么?
孙立坚:我个人认为,降息的理由有三:一是内外利差促成了国际游资大量进场;二是外汇冲销成本(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都在迅速提高,实业投资意愿恶化;三是中国市场今天不缺钱,所以,堵住游资,只能靠降息缓解外部压力(今天周边靠实业吃饭的国家多数是这样)。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中国会向美日那样量化宽松吗?
孙立坚:中国的问题性质和美国不一样,尽管中美今天都处在经济发展的低谷阶段,但他们的主要矛盾不在于经济基本面的结构性问题上。
而日本之所以发生货币超发与物价上涨“脱钩”的现象,其原因和中国目前通胀预期强烈的基本面也有本质的区别,更与美国基本面良好但资产价格表现过低的状况不同。日本财政赤字大,破产风险却没有那么高。
与此相对比,中国的问题是发展阶段和增长方式所共同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它同样也不可能用单纯的货币增发方式加以解决。退一万步说,即使美国货币政策也不能解决它今天面临的高失业的问题,但其造成的副作用要比我们小很多。而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无法通过超发货币来促成自己货币对外贬值,以提升本国对外的国际竞争力。
相反,在今天全球宽松货币的环境下,中国如果再加入到这场“货币大战”中的话,就会造成国内通胀现象更为严重。这一点美元、欧元和日元的状况和中国有本质的不同:它们的泛滥并不一定就马上与国内的通胀和资产泡沫联系在一起,而是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增添了巨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