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信贷员眼中的融资审批乱象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鲁扬
一个信贷员眼中的融资审批乱象
一条在建高架桥延长线路基土方工程被劳务分包给个人,并有分包协议。此人据此向福建某银行申请贷款3000万元,用于购买运输设备及垫资施工。
这符不符合放贷标准?已有六年从业经历的银行信贷员小刘陷入困惑。
建筑专家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劳务分包必须经过招投标,中标主体只能是劳务公司,不可能是个人;如果需要垫资施工,就已经不属于劳务分包了,而是工程分包或非法转包。
但令小刘惊讶的是,最终这位申请人顺利拿到了贷款,因为他身后的发包方是银行的大客户。
与记者熟识的一位银行风险经理指出,从房地产、铁路、高速公路、飞机场、码头到体育场馆、经济园区等项目建设,由于所涉及的资金量巨大,所以相关开发商和施工企业往往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追逐的对象。对于这些企业的融资,银行总是暗送秋波,但是,具体到项目贷款,基层信贷员的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
小刘告诉记者,面对五花八门的工程项目融资申请,坚守岗位的信贷员们因对行业的认知程度有限,压力和烦恼始终伴随。
去年年初,银监会召开全国银行业系统整治不规范经营问题会议。会上,银监会点出当前银行业在贷款和服务收费两大领域出现的八大不规范行为,并就此对信贷业务提出了“七个不准”。然而事情过去一年了,对银行信贷的监管究竟起到多大作用?
小刘告诉记者,银行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为主,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的存在,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所以,抓住几个大客户,为大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融资便利”,就成为一种必然行为,而这些大客户一般都是国有大型企业。
小刘说,每当银行有了信贷额度或低息贷款政策,大客户都是优先考虑的服务对象。而对于更多的小企业,为了融资,为了得到一些额度,就会采取非常手段,而这些手段的直接参与者往往就是信贷员。
在有了信贷额度的情况下,银行的领导最忙,而信贷员的压力也最大。小刘诉苦说,小小信贷员不是贷款的最终审核者,风险经理有时也很无奈,因此,许多贷款的指令来自领导的安排,信贷员即使发现问题,也只能服从。为了保护大客户,为了留住大客户,信贷员经常是在惶恐中工作,心里不停地安慰自己:“反正是领导授意的,出了问题还有领导!”
小额放贷数额不大,风险相对低,银行内外勾结的现象也就更普遍。据一位从事建材销售的民营企业老板介绍,他的企业规模不大,由于近几年建材销售利润薄,自己30多人的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年初的银行小额贷款就成了救命稻草。通过中间人和银行信贷员,企业每年可以不还本,只付息,贷出300万元低息贷款,扣除25%的“好处费”,企业可以得到225万元现金。而这种“优惠政策”公司已经享受了3年,至于未来本金怎么偿还“只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