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投资风险再预警
来源:中国企业报
过度投资风险再预警
(上接第一版)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曾公开表示,虽然这20万亿元并不全是政府直接投资,而是包括政府拉动的民间投资,但是考虑到政府可能通过融资平台、信托公司变相举债投资,还是会进一步加剧地方债风险。如何控制风险需要进一步观察。
中部省份湖南省此前的预算草案内容显示,“偿债压力很大,一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行存在隐患,财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地方债的潜在风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去年12月份,财政部、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四个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以严控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之前,银监会还口头叫停基建类信托。
中央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
警惕未来新兴产业过剩
尽管基建项目仍是各个地方政府投资的热点,但不少地方政府也将新兴产业列入了规划之中。
在广州2013年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132个签约项目中,体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0%。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已超过17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新兴产业出现过剩的苗头早已显现,不少行业现在不具有盈利能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面子上的好看,对于这些项目仍大开绿灯。
从前段时间各家上市银行年报来看,风电设备、锂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用多晶硅等部分新兴行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在河北从事多晶硅生产的王先生对此很有感触,他是在2008年从北京被邀请到河北投资多晶硅的。“2008年光伏产业还是新兴产业,结果用了4年折腾成了过剩产业。我2008年过来,到完全建成投产用了两年时间,结果没赶上好日子。地方政府希望我还能加大投资,并可以提供信贷支持,但问题是这个行业已经过剩,再加大投资已经没有意义。”王先生说。
在王先生看来,很多不错的新兴产业,诸如光伏,是由于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竞争,进行重复建设,最后被引导成了过剩产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向记者表示,近几年,集中投资造成产能增长过快,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了绝对和长期性过剩,不少行业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消费量峰值。行政力量的推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区域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
面对地方永不停歇的投资冲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中央层面来制定发展规划,避免地方的无序投资冲动。”工信部一位官员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目前,不少区域规划更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在去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为全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之后,目前包括西部的西咸新区、成都天府新区、贵安新区、中部的郑州郑东新区、武汉新区,东北的大连金州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等地方都在努力冲刺国家级新区。
上述工信部官员认为,从目前看,中央批准了这么多区域性质的规划,也是希望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上能够有持续性和长期性,不能因为换了领导就换了发展思路,地方政府的一把手无论怎么换,都要执行中央批复的规划。从长久看,这可以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连贯性,减少盲目性投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马庆斌曾公开表示,这些规划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虽然这个规划中大量提到投资,但这些投资肯定应该服务于大的国家战略方向的。在“东部稳转型、中西部快发展”的格局下,区域发展需要一些国家层面的规划给予引导和支持,让这些地方的规划、投资、经济发展更符合升级版中国经济的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