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综合
 

2013年5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企“千人计划”融全球智力强企

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机遇与挑战并存央企“千人计划”融全球智力强企

4月30日,中央企业2013年“千人计划”申报工作已结束。

“每年的入选名单是逐年增加的。”国资委企干一局人才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同时,据此负责人透露,“在中央企业里,第一批至第八批共有319名专家入选‘千人计划’。”

事实上,“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只是中央企业夯实人才强企转型跨越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千人计划”引“智”

央企要想实现“世界一流”目标便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但可以看到,中国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失国。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说,“引进资金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引进人才;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要大力培育和引进相关人才。”

如今,中国正日渐加强全球性的人才竞争,而积极实施“千人计划”正是一个明证。

4月初,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对外公布了入选第九批国家“千人计划”的3位专家,自此,中核集团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人数达到6人。去年,中核集团通过明确需求、搭建平台、拓宽渠道、配套政策、强化激励等措施,积极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自2008年国家出台“千人计划”以来,央企通过在全球范围引才引智,采取直接招聘和项目合作方式,招收引进了诸多高端人才。

大唐集团公司坚持中央人才优先发展“24字”指导方针,突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并制定实施《“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截至今年1月底,有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高端专家、4人已通过国资委专家组评审并向中组部推荐,实现人选“零”的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业界对“千人计划”的规范有着更多的思考,有专家指出,“中央企业需要改善的现状是,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在海外有多年经验、特别是在海外跨国企业有多年经验的人才缺乏。中央企业海外人才的考评应该向国际标准看齐,实行任期制和责任制。”

海纳百川重人才战略

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央企业人才强企的一项重要举措。

事实上,国资委高度重视央企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海纳百川”理念为央企汇集高端人才。

如今,“千人计划”专家人才正运用自身的“智慧”为企业带来“光”和“热”。

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于2007年起实施绿色行动计划,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出可再生能源及燃料电池为基站供电的系统,并已经在河北省廊坊市实现运营。中国移动绿色无线通信项目背后的研发团队便是由“千人计划”专家易芝玲博士带领的。

此外,国家鼓励央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打造高层次人才发展基地。

中国移动研究院正是国家授予的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移动特别成立了中国移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海外人才基地建设的整体领导和协调工作。

而“千人计划”第三批入选者许利群博士拥有30年IT、计算机与通信行业的战略管理和前瞻技术研究经历,2010年5月回国加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任首席科学家后主要负责开拓移动健康/医疗这一新兴领域的战略制定、体系设计、前沿技术和应用研究以及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

“创新驱动,人才为先。”全国政协委员蒋华良表示,“一个健全的人才建设体系,一系列健康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政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强保障。应进一步加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投入,设立专门的‘千人计划’基金。还可学习国外在这方面的一些先进做法和经验,多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特殊行业基金。”

同时,还有专家建议,“央企管理层面人才面向全球招聘,可以不限国籍,不限种族。应该鼓励中央企业多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在海外参与‘千人计划’。这样,会带动更多中国企业注重研发,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也会有更多的海外人才,即使不回国,也可以为中国服务。”

此前,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晓青表示,中国要想从“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很快进入“科技大国”的前列,需要一大批有海外一流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层人才,把管理经验和运营经验运用到中国企业中,并依据中国企业自身情况将其最优化。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