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人文生活
 

2013年5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月的中国,青春是主调。
  把握时代,释放个性,执着创业———这是几代企业家相似的青春色调。
  关注90后创业者的青春进行时,亦是观照所有企业家都曾经历的青春过往以及不同年代里几代企业家最初的奋斗年华。

90后创业 青春进行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90后创业 青春进行时

王利博制图

80后企业家仍被视为新锐之时,90后青年的创业之路也已启程。

如同一个轮回,在新的时代跑道上,一群青年开始了新一轮接力、又一次征途。

90后创业者的青春进行时,展示了中国企业家新生力量的初长成。一群未满三十岁的青年正用自己的方式向青春宣告:而立之前,请创业。

未毕业先就业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生于1990年的广州大四学生余佳文即将告别校园,但和许多毕业生不同的是,他用不着为就业奔忙,因为他已经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CEO。

2013年5月4日凌晨,余佳文在微博上感叹自己“真该去开营销公司”,因为他公司开发的一款校园社交软件已连续几周登上微博热门话题。

2012年7月,余佳文的创业团队拿到了一笔风投,随后成立了现在的公司。余佳文自称“互联网小混混”,创业属于“一不小心”。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余佳文喜欢在微博上晒晒生活、发发照片,所不同的是,他还得兼顾宣传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和他互动的人除了朋友还有客户。

未毕业先就业,这不是只属于余佳文的“毕业style”,在众多90后创业者中,这样的情形十分普遍。

与余佳文一样不必为就业奔走的还有杭州师范大学学生陈康。

2012年4月,就读大三的陈康与另外三名90后大学生共同开发完成了一个旨在帮助在校学生分享借阅书籍的社交网络。读书是缘起,但落脚仍在营销,陈康和伙伴们的创业之路正在网络书香中弥漫、延续。

就读于湖北商学院的张凯之所以要创业,则是为了一个单纯的目标:挣零花钱。

2012年4月,张凯与好友合资1900元办了工作室,做起了文化衫生意。几个月后,张凯用赚来的3万元成立了一家服饰贸易有限公司,创业正式进入正轨。即将大学毕业的张凯打算继续经营这家公司。“至少让它存在三年,然后我会将赚得的资金用于学习,或许去国外读一个MBA,学成后再做我理想的投资顾问工作。”张凯说。

与张凯不同,被称为90后创业先锋的丁士源则有着先天的优势,因为他是个富二代。读大学时的丁士源就已经开着宝马当老板了,依靠其雄厚的家底,丁士源在时尚和娱乐行业迅速立足,还成功出版个人自传,俨然成为90后创业新贵的代言人。

同丁士源相比,雷浪声的创业则显得草根十足。2011年的夏天,这是雷浪声上大学后的第二个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和5个网上结识的朋友一起去了深圳。他们不是旅行,而是开发手机软件。

在那个美丽的海边城市,这个6人小团队埋首于一间终日不见阳光的小屋里,度过了一生中也许是最难忘的一个夏天。在“活动范围不足500米、有时连续加班30多小时”的高强度状态下,雷浪声和队友们开发出了第一款手机软件产品:“刷机精灵”。

软件正式上线测试的那天晚上,6个年轻人走出了小屋,在街边烧烤店一醉方休。

在雷浪声的记忆中,那晚似乎特别漫长。天亮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很快,团队得到了百万级的天使投资基金。8月中旬,团队注册成立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面对巨大行业竞争压力持续保持在行业领先位置,并引发了腾讯和360两家公司对其的争夺。2012年8月,雷浪声毕业还不到一个月,腾讯以6000万元人民币全资收购雷浪声的公司。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拼创意搏梦想

网络改变的时代,一群90后青年也要改变网络。

生于1992年的季逸超是一位堪称“骨灰级”的资深编程人。季逸超开发的“猛犸”浏览器,是iPhone个人开发浏览器里下载量最大的产品。按照苹果公司分成比例,季逸超每天能获得1000元至2000元的收入。而在整个高中阶段,季逸超共开发上市了7个软件,最便宜的一个也卖出了300美元。

季逸超的独特还在于他坚守的原则:拒绝投资和广告———这与马克·扎克伯格早年拒绝微软投资如出一辙。“做一个有创新能力、谁也离不开的企业,帮助他们真正解决人们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也正是季逸超的理想。

与季逸超差不多“奇葩”的是刘靖康。2012年8月30日,通过一段网络视频中显示的按键音,就读于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刘靖康轻松“破译”了周鸿祎的手机号码。该事件随着网络传播,不但引来了周鸿祎亲自回应,而且刘靖康还被李开复邀请加入“创新工场”。一时间,刘靖康“火了”。

在此之前,刘靖康就是一位电脑高手,并曾因制作高校“标准脸”一鸣惊人,经由“周鸿祎事件”的发酵,这位创意非凡的90后青年拥有了名气也得到了机会,但面对李开复的邀请,刘靖康并没有接受,而是选择自主创业。2013年4月,刘靖康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了又一APP新作。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头。

“我只是一个披着大学生外衣的创业者,有舍才有得,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基本上放弃了考研、出国甚至是成绩和学分,要有放弃这些的觉悟,才能更加投入的去做事。”刘靖康说。

成都女孩郭星在街头发传单的过程中发现了商机,因为她开始思考“如何能让一份广告单被多人阅读”,很快她想到了快递单。带着这个点子,郭星开始了物流快递广告公司的创业。一个创意诞生了一个行业。

在90后创业者的视线里,这是个励志的年代,也是释放个性的年代。机会是美妙的存在,而他们要做的除了创意,还有勇敢。

19岁的山东男孩耿杰曾被视为“网瘾少年”,如今,他成功创建了近10万名注册用户的中国最大软件教学平台。“相信在最困难的时候多熬一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耿杰说。

已是千万富翁的雷浪声至今还是无房无车一族。“勇敢挑战困难、担当压力是人生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不浮躁、不虚伪,善于总结失败经验并用心去沉淀,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这是雷浪声的心得。

在这些90后创业者的步履中,曾经饱受质疑的“非主流”印记已然远去。闪亮迸发的创造力和对创业梦想的无畏与激情,正推动着他们走向未来舞台的中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