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进入高速成长期
新国标渐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新国标渐近移动支付进入高速成长期
日前,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透露,继去年中国初步确定了移动支付采用银联标准而放弃中国移动的标准之后,移动支付5项国家标准也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发布前的审批,这对支离破碎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移动支付专家、中国支付网负责人刘刚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移动支付的广阔前景一直被产业链看好,但是经过两三年的炒作之后,普通用户至今没有享受到这种业务,主要原因就是产业链各环节各自为战,导致行业标准不统一,阻碍了移动支付的扩容。
产业链庞杂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相关研究预测,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链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将保持40%左右的年增长率。
而根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移动支付共有二维码支付、NFC手机钱包支付、摇一摇转账支付等十种支付方式。其中,以NFC手机钱包支付的认可度最高,NFC手机去年的销量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18.7%,今年的出货量也将达到2.85亿部。
刘刚分析认为,每种移动支付方式背后都是独立的利益群体,中国目前主要是银联、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等三足鼎立。普遍看好的NFC手机支付又分为将安全模块存储在手机硬件中、存储在SIM卡中等两种主要方案,背后就是银联和中国移动的利益博弈。
这种复杂的产业链和背后的利益争夺战不仅发生在国内,即使拥有最大智能手机群体的苹果也因此对NFC手机望而却步。苹果CEO蒂姆·库克日前就表示,移动支付“才刚刚起步”,仍处于“襁褓时期”,暗示苹果不会马上进入移动支付市场。
“中国的手机用户有10亿,远远高于信用卡用户。由于NFC手机支付各环节长达几年明争暗斗,行业一直没有找到统一的发展标准,反而让第三方支付乘虚而入,目前支付企业的业务量已经占到总业务的90%。”财付通一位人士说。
国标将落地
就在银联和中国移动因为标准问题僵持不下的时候,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首先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该标准明确采用银联主导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总算将这一持续了三年之久的移动支付标准之争画上了句号。
在这一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从2012年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到2013年中国移动与招商银行签署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再到日前光大银行加入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NFC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商用化步伐一再提速。
然而,央行公布的上述文件只是移动支付行业标准,而不是国家标准制定部门公布的国家标准。目前,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仍可以在封闭范围内继续使用,导致标准的确定更多是意义和象征作用。
日前,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进一步表示,“移动支付5项国家标准已经完成了全部审定,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发布前的审批。”国家标准明确了近场通信采用13.56MHz,智能卡产品形态将兼容多种方案。
“随着标准问题的最终解决,今年将是NFC手机支付商用的元年。摆在迅速实现规模普及前面的问题就只剩下更多的拓宽应用场景,让移动支付这一支付手段给用户带去最大的便捷化,促进移动支付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刘刚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或采用银联方案
“移动支付标准采用银联的方案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因为标准是由央行制定的,银联是央行的嫡系,代表着银行方面的利益。”中国移动标准产业链一位人士认为,标准制定有偏向银联的嫌疑。
其实,银联标准和中国移动标准是各有千秋的。从市场来看,银联标准辐射范围较近,安全程度高;中国移动标准的辐射范围可以达到约20米,不过这也带来安全隐患。在终端方面,银联标准在POS机上具有优势,但要更换具有NFC功能的手机;而中国移动标准的POS机较少,需换张SIM卡。
刘刚认为,考虑到银联在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中国移动实际上也在标准争夺上做出了让步。在去年央行公布行业标准之前,中国移动就已和银联签订关于NFC手机支付等方面的合作协议,一度被误解为中国移动将要放弃主导的2.4GHz标准。
上述产业链人士强调,据不完全统计,银联标准超过1400项专利掌控在外企手中,而中国移动标准现有的300余项专利申请全部为国内公司所掌握。“呼吁国家支持自主创新,在移动支付新国标的制定中,给予中国移动标准适当的条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