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8版:想象中欧趋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8版            想象中欧趋势
 

2013年4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有四个明显的效益:一是通过投资欧洲企业,一些中国企业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弥补了一些产品空缺;二是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对外形象,中国企业投资欧洲为欧洲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是投资欧洲缓解了中国的产能过剩;四是投资欧洲研发,保障企业技术创新。

中国企业拥抱欧洲机会

欧洲连续两年成中国最大海外并购地,预计未来五年投资额还会增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欧洲连续两年成中国最大海外并购地,预计未来五年投资额还会增加中国企业拥抱欧洲机会

2010年,吉利集团斥资18亿美元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演绎了一出“蛇吞象”的商业大戏。

4月16日,佛山尼罗集团宣布成功收购西班牙一家陶瓷生产巨头,公司将获得专业化陶瓷生产设备和大批技术人才,同时获得欧洲、美洲等地区的销售渠道。

中国南车土耳其公司日前奠基,标志着中国高端城轨技术落地欧洲。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国实现由向欧洲输出产品到输出技术的升级。

此外,又有消息称万达集团继去年26亿美元拿下美国AMC后,有意通过并购打入欧洲市场,或将欧洲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收入旗下。

一连串中国企业远赴欧洲投资并购的消息频频传来,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企业与欧洲市场紧密相连的脉搏在强劲地跳动。

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热情上升

中国欧盟商会年初发布的《中国对欧盟境外投资报告》显示,97%的受访者表示将继续在欧盟投资,其中绝大部分表示将提高投资额。

有分析称,在开放市场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深入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阶段,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国际经验,以便在国内市场保持竞争力。此外,当前欧洲受债务危机和经济疲软拖累,资产价格变得更为低廉。中国企业在投资中将获取更明显的效益。

“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贸易取得了诸多成效,欧洲有较强国际影响力,一些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中国资本对其进行收购,大多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指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有四个明显的效益,一是通过投资欧洲企业,一些中国企业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弥补了一些产品空缺。二是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对外形象。中国企业投资欧洲为欧洲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是投资欧洲缓解了中国的产能过剩。四是投资欧洲研发,保障企业技术创新。

在投资欧洲方面,潍柴等中国企业无疑是先行者,也是取得丰硕成果者。

近两年来,潍柴先后收购法国博杜安游艇发动机公司、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又通过子公司入股欧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工业叉车制造商凯傲公司。公司先后对凯傲公司的收购和增持累计共约90亿元。

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认为,欧洲经济萧条对优势企业而言,是战略重组和整合的良机。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成为全球化企业,下一步潍柴会根据战略需要,继续寻找并购目标。

谭旭光还认为,欧债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消除。潍柴要实现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既要有投资前期的,也要有投资中期的业务,更要有投资后期的消费业务,实现三个1/3,一个是产品、主机制造1/3,服务型制造、后市场1/3,国际化1/3。

亚欧联合资本董事长龙博望预计,中国企业追求的不仅仅是便宜货,已开始放眼海外寻找技术以及强势品牌的投资机会,这一并购趋势将持续下去。

欧洲提供的新机遇

欧洲虽深陷危机,但依然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欧洲企业在技术、管理、品牌、运营能力等方面依然居于前沿。因此,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企业更愿意把欧债危机视为投资机遇。

调查显示,中资企业在欧洲投资侧重的是品牌和技术,通过收购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试图往产业链的上端爬升。

欧债危机使得欧洲的部分优质资产变得更具投资价值。

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企业收购欧洲企业的热情在持续升温。2011年中国收购的欧洲企业数量是63家,交易金额182.1亿美元。而2012年中国收购的欧洲企业58家,虽然数量比2011年少5家,交易金额却达216.5亿美元,增长近20%。

而私募股权公司亚欧联合资本集团近期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交易额增长21%,达126亿美元。欧洲连续两年成中国最大海外并购地,占比达33%。

以法国为例,在中法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中国企业2012年新增对法投资项目31个,较2011年增长了35%,成为在法投资的主要亚洲国家之一。

白朋鸣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近年,许多中国资本涌入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中欧洲地区占33%。

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纪维德认为,尽管欧洲经历了经济低迷,但欧洲依然是世界上人均GDP最大的发达市场之一。欧洲对于中国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来说是一个利润极其丰厚的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数额还会增加。

“由于欧洲受债务危机影响严重,国外投资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欧洲为吸引外来资本,向国外资本提供了优惠的税收及移民政策,并简化了投资流程。欧洲是世界经济腹地,购买力水平较高,中国资本趁机进入发展潜力巨大。”白朋鸣说。

分析指出,2013年,对于想到欧洲投资贸易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在并购方面,热点行业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制造、农业食品、新能源、汽车、矿产资源等行业。但可能会出现新的并购机会,比如旅游地产和体育产业。

此外,2013年,除了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传统国家之外,中东欧一些国家也将逐渐成为中欧并购的新热点。

合作共赢的前景

白朋鸣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贸易前景光明。“欧洲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先进,市场容量较大,加强与其经济合作,有利于我国引进领先技术及产品的出口。”

虽然如此,业内人士亦对未来表达了谨慎的担忧。

近两年来,欧盟对华贸易政策呈现出强度加大、规模增多、涉及的敏感议题也在增多的特点。

据悉,欧盟延续了去年对华贸易的强硬风格,“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贸易救济调查的方式频频发难中国制造。另一方面,出台多项指向中国的新贸易举措。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2012年,欧盟对中国新启动的贸易救济调查数量居高不下,年平均达到8起。仅2012年,欧盟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4起、反补贴调查3起,均居被调查的各国产品首位。

专家认为,中国企业需要建立全新的欧洲发展战略,合作中一定要有双赢理念,这方面中国企业比较欠缺,往往忽略了对方的需求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期望,导致遇到多方阻力。

丁一凡表示,欧盟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中国企业去欧洲投资,帮助欧盟的重债国走出危机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同时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近日,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使论坛”上的讲话称,构建互尊互鉴、全面合作、共同繁荣的中欧新型伙伴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将给欧洲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据预测,中国到2015年进口规模将达10万亿美元,将为欧洲实现增长和就业提供重要的“域外动力”。

“目前,欧洲经济正处于低谷时期,为投资者创造了‘价值洼地’,是中国资本介入的良机。实现中欧合作共赢需要在政治上求同存异,同时加强双方文化、经济方面的交流。”白朋鸣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