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人文
 

2013年4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学家的庙堂之路

从商界门生到政坛弟子的师徒之谊,搭建了学术领域的普道之途,也铺就了经济学人的庙堂之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从商界门生到政坛弟子的师徒之谊,搭建了学术领域的普道之途,也铺就了经济学人的庙堂之路。经济学家的庙堂之路

1991年出版《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四位作者依次是:厉以宁、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

1991年,厉以宁写下:“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2012年11月李克强首度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1989年,陆昊被保送攻读厉以宁的研究生。

1979年,董辅礽第一个提出所有制改革问题,吸引了众多弟子跟随。

1992年前后,这批年轻经济学者成为了实践者,毅然下海创业,直接导致了“92派”的诞生。

董辅礽带出的70多位博士生,大都是活跃在中国经济改革浪头的中坚力量。

经济学家的发声,不仅凝结智慧、影响时局,亦可引领时代、直达庙堂。

学者们的实力较量从不止步于学术发表的舞台,他们的“智慧能量”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其中最具传承意义的不外乎“收受弟子”这一常规途径。除却一些官员商人“贴金拿文凭”的虚名之外,经济学者的门生们纵横商界、驰骋政坛,发挥着独特而持久的现实影响力。

从商界门生到政坛弟子的师徒之谊,搭建了学术领域的普道之途,也铺就了经济学人的庙堂之路。

历氏门生: 政商弟子传承独特能量

经济学者如何影响中国?厉以宁正在给出他的答案。

人称“厉股份”的厉以宁,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现在,“厉股份”的影响力已经不再需要他个人的身体力行,因为他活跃在政商学三届的门生正将他的思想传承、发展。

李克强、李源潮、陆昊、孟晓苏、龚方雄……这些“重量级”名字都与厉以宁联系起来,因为他们都是厉氏门生。

1991年8月,一本装帧简单、页数单薄的书出版了,书名是:《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封面列出四位作者依次是:厉以宁、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

22年后,这本薄薄212页、定价只有4元的文集突然爆红,成为一书难求的绝版“牛书”。

在这本书里,“所有论点后来完全被认同,渐渐变为正在实行的政策”。2013年,集官员、企业家、学者于一身的孟晓苏感叹:“如今22年过去,我们当年的这些思想与理念全都变成了政策,这些正确政策推动着中国走向繁荣。”

1991年,厉以宁为书写下结语:“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2013年4月,《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一书出版,该书源于2012年11月李克强首度提出的“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论断。不同时代里,师徒二人对于改革的不同定义,既与时俱进,又首尾呼应。

李克强在《师风散记》一文中回忆,当年厉以宁为他的博士论文答辩开出的评审人员名单都是国内经济学界权威性人物。厉以宁对李克强说:“这样对你有益,可使你的论文得到真实的评价,经得起各种检验。”李克强因此再次修改论文,并将答辩日期推迟了半年之久。这篇延迟答辩的论文正是为李克强画出“城镇化”蓝图的《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后来这篇论文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1989年初,生于1967年的陆昊被保送攻读厉以宁的研究生。与生于50年代的师兄们相比,陆昊显得十分年轻,而他的“年轻”也贯穿了从政的每个时期,屡屡刷新“最年轻官员”的纪录。2002年,35岁的陆昊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其“理论水平和专业化背景和学者型创新性思维”被认为是重要原因。2013年3月20日,陆昊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媒体很快发现这位“政治新星”与新任领导人之间的“共同点”——均系厉氏弟子。外界由此对这位“60后”官员产生更多的期待,并豁然知晓这位年轻官员一直以来为何如此“懂经济”。

厉以宁弟子中还包括著名经济学家、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这位具有“全球视角”的中国人,在连续3年获得金融界的“奥斯卡奖”后,以其对中国经济及A股市场的大胆预测,被冠以“最牛预言家”的头衔。

厉以宁被称为“李克强从政路上的引路人”,李源潮曾说:“在厉老师面前,我永远是学生”。厉以宁的思想正在通过他的学生影响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这是一位经济学人的独特能量,也是时代给予中国经济学家的机遇。

董氏弟子: 改革精英引领时代浪潮

已故经济学家董辅礽起初是一位锋芒的偶像。

1979年,董辅礽第一个提出所有制改革问题,他以“离经叛道”的改革论断成为那个年代的另类学者,由此吸引了众多弟子跟随。

1979年的一天,当时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董辅礽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举行演讲。演讲时间只有4小时,余音却延续多年。

许多当天听过演讲的学子由此“奠定了自己的中国经济改革观”,并点燃了“对新思想及学术研究的热情”,其中包括被称为“中国期货第一人”的田源。“董老的演讲对我产生了如磁石般的吸引力,一次校准了我终生分析经济体制问题的坐标。”田源后来回忆道。

年仅15岁的毛振华也在听众之中,这位当时武汉大学经济系年龄最小的学生,从那天开始,成为董辅礽的“忠粉”。“我感到新奇和震撼,董老的思想和他对国家经济改革的热情,感染了所有的人。”毛振华说。

毛振华在听完演讲后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经济学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他得到了董辅礽的学术指点。和他有同样经历的还包括杨云龙、陈东升等人,而在最初,他们和董辅礽之间的师生之谊没有“名分”,完全是出于“一种思想的感召和精神的指引”。

自1988年起,董辅礽开始在北大、武大开设博士点,从此,他的大批弟子如陈东升等才有了“名分”。董辅礽的第一个博士生是华生,这位“中国最有钱的经济学者”也是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是价格双轨制、国资体制、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以上学术成就均深深影响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董氏弟子们不仅改变着自己的人生,也改变着所处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变革的轨迹。 援引媒体报道,80年代中期,聚集在董辅礽周围的年轻人大多就职于半学半官的政府研究部门,很多人当时已是经济学界新星,他们敢于接受全新的改革理念,敢于打破行业的空白。1992年前后,这批年轻经济学者成为了实践者,毅然下海创业,直接导致了“92派”的诞生。援引陈东升的话说,他们是“利用计划经济的余威,抢占市场经济的滩头”。事实证明,他们的创业是真正的“创”举。陈东升、陆昂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拍卖行,之后陈东升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田源创立了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期货第一人”,而毛振华则一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股份制信用评级公司。

据有关人士统计,董辅礽带出的70多位博士生,大都是活跃在中国经济改革浪头的中坚力量,除了企业家,还有很多是知名经济学者和各级政府官员。

始于2008年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奖,发源于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从全程赞助到奖金提供,均为“董氏弟子”一手操办。如此鲜明的董氏色彩,为何却没有以“董辅礽”冠名?身为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的毛振华这样回答:因为基金会“不是弘扬董辅礽个人学术思想,而是要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学的繁荣”。

曾有记者问及毛振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的答案是:“做一个好老师,培养出对国家和社会有影响、有抱负的综合型人才。”——这一刻,时光仿佛回到多年前的武大教室,15岁的毛振华正在聆听52岁董辅礽的演讲。从那一天起,师生结谊、人生既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