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论衡
 

2013年4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跳着蹦着往上跑的,最后都没有到达山顶,就看那些慢慢走的,面不改色、始终坚持的,最后却到达山顶。

魏建国谈加工贸易:
办法比困难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蒋皓

魏建国谈加工贸易:办法比困难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由弱到强,最初以劳动密集为特点的我国加工贸易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珠三角地区沿海岸线北上、壮大,逐渐成为中国外贸的半壁江山。

“劳动密集型是我们的优势,为什么都要转移出去?”对于频频出现在国外的加工贸易区,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反问《中国企业报》记者。他认为,现在仍是我国加强加工贸易的好时机。

《中国企业报》:过去中国也搞过加工贸易区,十八大也特别强调加工贸易区,您怎么看?

魏建国:实际上加工贸易区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但是只有中国把他创造出来了。中国人不太理解加工贸易,认为我国的加工贸易只是进行了低端的加工生产。不错,是很低端,但是不要忘记,中国的加工贸易带动了1.2亿农民工就业,带动了城市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国发展初期都是“换货”,而现在我们人不出去,而是出现了一种载体———我们的产品出去,这个是从来没有过的。

《中国企业报》:国外哪一个是你之前亲手抓的加工贸易区?效果如何?

魏建国:我们在国外的加工贸易区有很多,比如苏黎世开发区、迪拜开发区。但是有一点,这些都不成功。为什么不成功呢?因为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只要中国有农村人口存在,只要中国进行城镇化建设,就会有加工贸易存在。因为这批人就是农民,要让他们一步步地走,这是现实。有些专家没有在基层呆过,我们能一下把自己的原始创新做到某种程度吗?能一下就像苹果那样生产那么高端的东西吗?在原始创新阶段,这些工作的人吃什么呢?政府又不能养着他。

《中国企业报》:有一个说法,美国的产业基地就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中国的农民工就是美国的产业工人。您认同吗?

魏建国:是,我们就是立志要把这块做好。我们提出很明确的概念,中国的加工贸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是他必须转型升级。我也参加了十六大,是小组长。当时,十六大写着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吸引国外公司,把研发机构和关键技术环节转移到中国来,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像这样把一个贸易方式写进党的文件里,是从来没有过的。

《中国企业报》:加工贸易写进了十八大报告,您怎样看?

魏建国:中央要明确嘛。1.2亿农民工要不要做加工贸易,还是长期把他改掉?我个人认为,咱们还是要现实一点。中央一直在强调,我们当前仍旧处在战略的机遇期。什么叫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就是对你有利的要好好抓住,改革开放的这个时期,就是稳定的发展。就如同爬山,跳着蹦着往上跑的,最后都没有到达山顶,就看那些慢慢走的,面不改色、始终坚持的,最后却到达山顶。你跳什么跳,蹦什么蹦?山上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嘛!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人也是这样的规律,要慢慢缓缓地走。

《中国企业报》:您的形容很生动,也很有哲理。对于国际上的情况,您又是什么建议?

魏建国:要注意人家的动向。美国跟欧盟搞,欧盟跟日本搞,欧盟又跟新加坡初步达成了协议,就是要把你架空,多边化架空,这个趋势中国要注意。中国也要全力把FTA抓好。我们在WTO范围谈,其他不在WTO范围,不谈的也得益。但是,FTA不一样,自由贸易区就俩家谈,谈好了就俩家得益。比如,我们跟阿拉伯国家谈,他给我原油,我给他电子,我们如电冰箱、电炉、音箱什么的多得很,他也不生产。双方零关税,我们可以增加3000亿的贸易额。

《中国企业报》:我们目前找到合适的路子没有?

魏建国:北美贸易区维持了20年,我觉得可以多找些智库,细细地研究。中国已经发展到现在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有新路子,但还没有找到。有可能这个路子在“基层”,有可能这个路子已经实施过了,或者在研究探索中,一旦找到就豁然开朗了。这个世界上,我总是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