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人文
 

2013年4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逝者,那引起飘在空中的回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那些逝者,那引起飘在空中的回声

(上接第十五版)

王江民(1951.10.7—2010.4.4),北京江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2010年4月4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59岁。【王江民生前语:成败就在瞬息之间,但无论今后怎样,毕竟我们曾经成功过。】

2010年4月4日,中国国内各大杀毒软件商的网站主页突然变了颜色。

网页上的五颜六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灰色。

这是为了悼念一个人,这也是为了悼念一个时代———因为他是王江民。

王江民的人生无法复制:3岁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造成腿部残疾;初中毕业后当学徒工,自学成为拥有20多项发明的机械和光电类专家;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45岁停薪留职、独闯中关村。

王江民是中国最早的反病毒专家,人称“中国杀毒软件之父”。有一种说法是“王江民出现之前,中国人绝大多数不知道杀毒软件为何物”。作为“中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第一代程序员”,王江民开发研制的江民杀毒软件承载了很多中国人计算机岁月的早期记忆。

业界称,“王江民之后,杀毒软件行业从此告别英雄时代”。王江民造就的,是一个时代的英雄神话。

神话过后,英雄不再。

然而,曾经的奋斗精神依然封存,永不落伍。

王均瑶…张生瑜…不该离开的年纪王均瑶(1966.9.15—2004.11.7),均瑶集团原董事长,2004年11月7日因患肠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38岁。【王均瑶生前语:我的梦想是做到李嘉诚那样的事业。】

王均瑶的离世,至今令人扼腕。

被称为“胆大包天”的王均瑶,在有生之年创造了不少“第一”。

25岁时,王均瑶在国内第一次承包了长沙到温州的航班,成为“中国私人包租飞机第一人”。次年,他创办了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由此改写中国民航史。

27岁时,王均瑶受“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投身乳业经营,在全国建立乳业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及全国。

36岁时,王均瑶投资5.5亿元建造上海首座以民营企业命名的甲级商务楼———均瑶国际广场。

就在世人对这位青年企业家的未来继续充满期待时,他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在王均瑶的家乡温州苍南,王均瑶曾经是这里年轻人的偶像,他的意外早逝让小城陷入人生无常的萧瑟中———相似的痛心同样辐射至中国企业界。

“他是一个有气魄的企业家,一个有亲和力和魅力的人,我们怀念他。”均瑶集团的一位员工如是说。

张生瑜(1969—2008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2008年7月22日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9岁。【张生瑜生前语:笑笑,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2008年,古老同仁堂遭遇了异常寒冷的一个夏天。

7月,年仅39岁的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逝世,同仁堂痛失“少壮派”掌门人———此时离张生瑜履新才不过一年多时间。

张生瑜是同仁堂股份上市11年来首位年轻掌门人,他的上任被视为古老同仁堂“知识化、年轻化”的标志。

在同仁堂元老眼中,张生瑜是“他们看着成长起来的”。张生瑜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同仁堂,从最基层做起,直至2007年4月就任董事长。在那之前,同仁堂董事长一职已10年没有变动,54岁的前董事长殷顺海让位于38岁的张生瑜,被视为“古老同仁堂迈向年轻化时代”。

在资本市场早已名声显赫的张生瑜上任后对公司运营、销售和营销模式等进行了诸多建设性改革,给同仁堂这个老牌国企带来了很多新理念。然而,革新之举刚刚开始就猝然而终,“资本少帅”壮志未酬便已离世。

据内部人士透露,张生瑜“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而且平时工作劳累”。身为医药老店掌门人竟也无力抗拒病祸,外界均感不甚唏嘘,并由此引发了对职业经理人“过劳死”的社会关注。

金利斌…裘祖贻…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金利斌(1967.8.15—2011.4.13),原包头市惠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1年4月13日自焚身亡,终年44岁。【金利斌生前语:左右为难之时,只要舍得放弃一头,就不难选择。】

金利斌的人生终结于短暂的10秒,但却将20多亿元巨大“窟窿”的漫长修补时间留给了银行以及1500多名债权人。

金利斌以决绝回应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对于他来说,20多亿的融资贷款堪称真正的“重”。

金利斌用自焚了断生命,但没断绝身后事。他的死不仅震惊了包头,也引发了全国热议。2011年4月13日后的许多个日子里,一种近乎神奇的传言在网络弥漫,金利斌的生死被加注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猜测。

这个以贩卖羊绒掘得第一桶金的企业家,在以悲惨模式告别人世前,拥有光鲜闪亮的生活和企业。金利斌的倒下,在民间金融活跃的包头引发了一场强烈余震。

金利斌个人悲剧的背后,是中国民营企业融资体制的现状。正是由于银行融资的重重艰难,迫使一些民企铤而走险、高息举贷。

金利斌的惨烈自焚,再度警醒公众关注民企的融资困境。

裘祖贻(1950—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原总经理,2006年11月1日自缢身亡,终年56岁。【裘祖贻生前语:找市长不如找市场,把珍惜质量当做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裘祖贻的结局似乎本不该如此。

虽然裘祖贻是安徽华源前身国企阜阳制药厂元老级人物,但在1996年,作为上海知青的他就已因病回沪休养。那时的裘祖贻未曾想到,这一生注定还要与这个企业纠缠不休,并在最后为之付出生命。

2002年的安徽华源濒临破产。同年3月,上海华源总部请裘祖贻回阜阳出任安徽华源总经理。临危受命的裘祖贻于当年底带领企业扭亏。裘祖贻到阜阳后一直租房居住,其朴实的行事作风颇受员工爱戴。

4年后,安徽华源生产“欣弗”注射液突发质量事故,将裘祖贻的命运极速拐弯。企业停产整顿,裘祖贻被撤职。

“欣弗”事件导致的财务危机和善后工作,形成了难以想象的重压。最终,裘祖贻选择了最决绝的了结方式。

裘祖贻留下三封遗书,分别写给企业员工、妻子、儿子和刚满一周岁的孙女。

在给企业员工的遗书中,裘祖贻写下了对死的决绝:“我的身体实在坚持不住了,只有对不住大家,同‘欣弗’一起去了。”而在他和小孙女的合影照背面,裘祖贻写下了对生的留恋:“爷爷想你,别忘了爷爷”。

魏东…高庆昌…戛然止步的谜团魏东(1967—2008年),九芝堂集团原董事、涌金系原掌门人,2008年4月29日跳楼身亡,终年41岁。【魏东生前语:做股权私募很好,但做上市公司太累。】

魏东的猝然离世,犹如2008年4月最突如其来的一场春寒。

作家余华在为魏东撰写的悼文里说:“4月29日,这是平常的一天,因为你的突然离去,我必将终生铭记这一天。”———和余华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许多人。

中国企业界永远铭记的魏东始于1994年,时年27岁的魏东开始运作涌金的系列公司,由此展开了这位年轻企业家“让人瞠目结舌”的成长速度。至2008年,涌金系已经发展为集风险投资、参股证券、银行、信托公司于一体的庞大金融集团,在海内外拥有十多家子公司,资产高达数百亿元。

业界如此评价魏东:“每次都能踩准政策与市场节奏,果断出击”。魏东的商界传奇使其拥有与其年龄很不相衬的称谓:“魏老爷子”。在本该继续大展宏图的年纪,魏东的生命戛然而止。

2008年4月那一天,魏东纵身一跃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公众已不得而知。关于魏东为何在鼎盛时期突然自杀,外界一直盛传多种说法。来自遗书和亲人声明的唯一信息是:魏东身患严重抑郁症。

所有的纷扰猜测都已淹没在生命匆忙收尾的仓皇和孤清中。

余华眼中的魏东是,“如果这世上真的有人可以万寿无疆,你必然是其中的一个。”———可惜永不成真。

高庆昌(1943—2011年),淄博万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2011年5月24日跳楼坠亡,终年68岁。【高庆昌生前语:无福跑断腿,人有时是瞎忙活。】

上市仅三天,董事长就死亡———这是发生在2011年春天真实的悲剧。

2011年5月23日凌晨,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从23层高楼跳下,坠楼而亡。就在数小时前,他还出现在企业上市的庆功宴上。

短短几小时内,人生顿变,生命即止。

警方认定高庆昌系自杀,当地政府表示“高庆昌患有抑郁症”。上述结论并未平息外界的议论。

高庆昌这一跳,留下太多谜团,甚至被认为“世界商业史上绝无仅有的旷世奇案”。

熟知高庆昌的人认为他“性格坚忍、手段高明”,也有人说高庆昌“喜争好斗”。此种强势形象和生无可恋、决绝自尽的高庆昌有着天壤之别。

看得见的信息是:万昌科技已经是高庆昌第三次运作一家公司上市,前两次是在他担任万昌股份董事长、总经理期间,万昌股份被山东华冠捆绑上市。但因涉嫌财务造假,上市并未成功,此后不断有举报称“高庆昌转移了万昌股份的资产,重新创办万昌科技后上市”。高庆昌离世后,有一种说法是“上市路上,致命的举报等着他”。

高庆昌离世两天后,骨灰被送往淄博郊区的一座公墓。半山坡上立着一块无字的黑色墓碑———似乎在无言中道尽了这位企业家猝然离去的真相。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