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有实干勤劳的精神,也有海纳百川的智慧,‘中国梦’怎么会实现不了呢?我始终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刘沧龙
宏达集团:实业报国追寻“中国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龚友国彭涵
宏达集团:实业报国追寻“中国梦”
2011年9月21日刘沧龙主席、刘军总裁与坦桑尼亚国家开发公司董事会主席穆自达卡亚博士、总经理那撒瑞签约
宏达集团为玉树灾区捐款
规模宏大的宏达新村
“中国的企业家根本没有必要移民。”刘沧龙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全世界2/3的国家我都走过看过,还是祖国好。我自己、包括子女从来就没考虑过移民。”
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披露,在中国大陆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海外,47%正在考虑移民。
说到底这是个信心问题:2013年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对中国当前经济,仅有25%的企业家表示“非常有信心”;而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的企业家由三年前的1%上升到9.4%。“实体经济企业家们‘观望’情绪很浓。”刘沧龙坦言,同行们的投资积极性普遍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实体经济企业经营难度大,投入大、效益低。”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考验企业家洞察力的时刻。“中国正在实现‘中国梦’,未来是大有希望、大有发展的。”刘沧龙表示,“做工业很艰辛,但这是我们的根基!目前全世界都在重新定义实业的重要性,中国不会例外;而且我认为,这也是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实业之强
应急谋远强根固本
2010年,一本名为《大而不倒》的图书一夜之间风靡全球———在这本详细描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著作中,作者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写道:“2007年经济一片繁荣,泡沫也同时达到了顶峰;金融服务部门成了创造财富的机器,而这台机器最终把小泡沫吹成了大气球。金融巨头们深信,他们创造的不仅仅是利润,更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新金融模式。”
当然,事实证明,华尔街那良好的自我感觉是可笑的。在2012年美国政府《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强调,美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关键是制造业,政府将采取税收体制改革等举措,鼓励制造业岗位回流美国,以提振国内经济。“这一轮的金融危机刺破了以‘金融神话’为标志的虚拟经济幻象,迫使欧美发达经济体重启了‘再工业化’之路、重振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刘沧龙说道,“如果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不发达,那么经济基础就是空洞的。”
而更有力的案例来自于宏达集团本身: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宏达集团的主要工业基地、酒店及旅游产业的12家成员企业及分支机构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7.68亿元,综合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同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袭来,宏达所涉及的所有实体经济无不受到严重冲击。“这是我们多年来遇到过的最严峻的挑战。”刘沧龙表示。
这种“祸不单行”式的重创,几乎是一家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然而宏达却在里面看到了机遇———宏达管理层认为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源、技术、资本等重要经济要素将会重组,重大商机将会在时代洪流的改道中显现。“信心决定成败,只要有信心,就会有更大的商机。”刘沧龙说道,这为宏达随即展开的自救行动,奠定了与众多受灾企业不同的基调。
“我们充分利用灾后重建和确保增长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花最低的代价、用最短的时间,整合形成高技术、高价值、大规模、可持续的产业优势。”刘沧龙表示,“这是宏达集团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给我们一年时间,还世界一个崭新的宏达!”———在这一口号之下,宏达集团面对大面积垮塌的建筑和严重受损的设备设施,制定了详细的恢复生产方案:立足自身,先易后难,能加固的就加固,可修复的就修复,该重建的就重建。
经过近4个月的时间,宏达集团分布在什邡、绵竹、安县境内的12家受灾成员企业,除什邡穿心店磷化工基地被地方政府列为地震遗址保留无法恢复生产外,其余工业企业于2008年9月底以前全部恢复生产,产能基本达到震前水平———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10.98亿元,利税15.89亿元;投资6.5亿元,顺利完成了合金锌项目、磷酸盐项目的恢复重建;初步完成在德阳、攀枝花、甘孜、云南、西藏、坦桑尼亚等地投资650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这就是健康的实体经济企业在危机中的表现。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宏达集团同时实现了向社会和集团内部的公开承诺:不停产、不减产、不裁员、不欠薪、不减薪,把自然灾害对企业与社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也与金融危机中,曾经呼风唤雨的华尔街巨头们的反应判若云泥。
“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整合而成为少数的超大型银行,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互相联结的;因此,整个金融体系膨胀成一个由这些巨大、相互依存、叠屋架床的银行所组成的生态,一旦其中一个倒下,全部都会垮掉。”美国风险研究学者纳西姆·塔雷柏如此描述道,为了避免整个经济体系乃至全社会的崩溃,美国政府只能让缺乏自救能力的金融巨头们“大而不倒”———但这让全世界都为此付出了代价。相对于“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以宏达集团为代表的产业链长、就业容量大的实体经济,体现出了卓越的抗风险能力与“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实体经济能够支持第三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刘沧龙表示,“我们起步时做的就是工业,对实体经济的意义有很深的认识。”
实业之智
危中有机资源为王
宏达集团的前身———什邡县民主磷肥厂创建于1979年,是刘沧龙以5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创办的。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民营制造业自贫瘠中破土而出,在曲折中蜿蜒前行、直至奔流为大江大河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宏达之所以在哀鸿遍野的金融危机中有这样的表现,并无侥幸的成分:这家企业所凸显的种种意识,都与之前的成长密不可分。
首先是危机意识与“逆向思维”的形成。在1984年与1987年,初创期的宏达分别遇上了两次国家宏观调控———尤值一提的是后者:当年,国家为了控制经济过快增长、通货膨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凡投资建设未达到50%的项目统统下马;而彼时,刘沧龙刚刚拿出全部积蓄和客户借款,筹足资金准备开建2万吨硫酸厂项目。
毫无疑问,企业的生死已经悬于一线。于是,刘沧龙带领团队以“拼命”的架势,抢在国家调控的“大限”之前使工程工期达65%以上,把新厂给“抢救”出来,顺利地通过了验收。“也正是因为宏观调控,工程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刘沧龙表示,“而硫酸厂建成后,宏观调控也结束了,市场热起来了,硫酸项目投产即带来了良好效益。”宏达意外的“因祸得福”:硫酸价格从建厂时的不到300元一吨,最高卖到900元一吨———就是靠着这个硫酸厂,宏达快速发展起来。
这让刘沧龙真正看到了“危中有机”,也让宏达逐渐形成一种善于“火中取栗”的风格。
然而,一家企业要做到“固若金汤”,除了短兵相接的智慧,还需要更加长远的考虑。“上世纪80年代我们是纯加工业,到了90年代要怎样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刘沧龙向记者阐释了他的思考,“研究以后,我们决定一定要走抓资源这条路。”于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宏达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投资矿山。
2003年宏达集团注入5.8亿现金,成功控股兰坪铅锌矿开发。兰坪铅锌矿储量当时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而这一“金山”也令宏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使电解锌年生产能力由2.7万吨提高到22万吨,列为全国同行业第三位。有了整合兰坪铅锌资源的成功经验,宏达集团迅速在全国、全球实施资源整合战略:2004年参与四川甘洛铅锌资源整合;2005年完成云南怒江跑马坪铅锌资源整合;2006年进入内蒙古、西藏和贵州进行多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整合,其中对西藏的铅、锌、铜、钼资源整合已初步完成,当前则正拟投资470亿开发攀枝花钒钛矿,打造中国钒钛之都。
尤值一提的是,2011年12月,宏达集团在坦桑尼亚投资30亿美元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从全球48家大企业集团———包括美国AES、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印度塔塔在内的竞标中脱颖而出,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在坦桑尼亚的最大投资项目。而这一项目随着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坦桑尼亚的访问,令观察者嗅到了强烈的“长线利好”气息。
“目前我们的铅锌、钒钛、铜钼资源储量为全球第一。”刘沧龙表示,“随着产业链延长、上游资源逐渐整合到位,我们再从下游考虑,在加工上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就变得顺理成章。长远来看企业的发展很稳定的。”事实上,也正是拥有足够的“筹码”,才让宏达集团能够从2008年的灭顶之灾中迅速恢复。“资源在手,而且是不可再生资源,未来赚钱是肯定的。再大的危机我只要能保证企业稳定,就一定能继续发展下去。”刘沧龙说道。
实业之思
加强“造血”理顺“政企”
2012年12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穆矢在第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做主题演讲时表示,目前银行界对实体经济的“偏见”亦是事出有因。“为什么同样的资金在德国、日本这样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强国会选择实体经济呢?主要的原因是实体经济有强劲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创新能力比较强,良好的收益表现和持续的市场发展自然会吸引到独立资金的进入。”穆矢说道,“但近年来国内实体经济领域投资的增长非常缓慢,大量的资金跑到一些虚拟的领域里。”
这也是刘沧龙观察到的现象。“实体经济里面的资金一再转向房地产、金融投资、担保贷款等虚拟经济领域,‘空心化’现象已经很明显了。”刘沧龙表示,他更多考虑的是怎样解决实体经济目前“大局上”的问题———这里面既有宏达几十年做实业的感触,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最让刘沧龙不安的,还是银行业利润的高企。“2012年,我们3万多员工做实体经济,实际上创造的利润才2亿多。反观金融业,比如信托,300多人就能创造十几亿的利润。”刘沧龙表示,“这样谁还好好干实业?”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据银监会数据披露,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使得2012年成为银行业史上最赚钱的一年。以一年365天计算,银行日赚34亿元;而以中国人口总数为13.47亿计算,每人对银行业利润的贡献高达920.6元。
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刘沧龙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自己的提案———《关于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切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我认为现在实体经济要发展,国家要有支持的态度、要有具体的扶持政策来发展实体经济。”刘沧龙说道。无论怎样,当务之急是要恢复实体企业家的信心。
“首先是税收。”刘沧龙说,“现行的增值税,实行的是简单的销项税减可抵扣进项税的征收管理办法,而对工业企业劳动部分却没有任何抵扣。”他建议将实体经济工业企业的“人工工资、五险一金”等,按17%比例作为进项税予以抵扣。“这样既能真正体现增值才缴纳增值税的原则,也能帮助企业对冲人力成本高企的现状,并且不会损害产业工人的利益。”
“第二是融资方面。商业银行作为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攫取利润过多了!”刘沧龙很直白地点出了实体企业在银行面前的弱势,“要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就应该引导银行信贷实行差别化利率。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建议将实体经济工业企业的融资利率,按人民银行总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下浮10%。”
刘沧龙认为,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解决了以后,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将会得到极大提升。“这在技术研发、产品的转型、产品的升级换代中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造血功能不强,就不会有经费和精力去搞转型,这都是相依相存的。”刘沧龙说道。
“但最重要的,还是政企关系要理顺。”刘沧龙强调,这也是其提案中所占篇幅最大的一个方面,“营造良好的政务与投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提振工业企业的发展信心。”
“行政权力应该以法律为基本准绳,去维护宏观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各项资源的配置,应该以市场机制,依法合规、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地进行。”刘沧龙表示,“这就要求政府要以备案制逐渐代替审批制,然后企业依法经营、政府依法管理,两者各司其职。我相信,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大大改善企业投资的软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刘沧龙提案的核心逻辑,与银行家们对如何振兴实体经济的看法有着“合流”之处。“单纯强调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达不到治标,也达不到治本的目的。”穆矢说道,“银行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不是说谁支持谁的问题,我们应该是通过改革不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创造法制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去建立公开、合理、透明的市场运行规则来解决问题。”
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媒体记者时表示:“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这正是企业界全体的愿景所在,自然也极大地振奋了实体经济企业家们的信心。“如果国家能够实实在在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在十几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内都能实现平稳快速的增长。”刘沧龙表示,“我们中国人有实干勤劳的精神,也有海纳百川的智慧,‘中国梦’怎么会实现不了呢?我始终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名片】
刘沧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这家企业目前是集多金属矿山开发、多金属冶炼、化工、金融、地产、贸易等产业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现有总资产近500亿元、年销售收入300多亿元。2012年,宏达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66.43亿元,利润10.5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