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3年4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级定制蹿红中国服装产业或将整体翻盘

成衣定制搜索量激增91%,大规模标准制造让位个性化定制生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雪

成衣定制搜索量激增91%,大规模标准制造让位个性化定制生产高级定制蹿红中国服装产业或将整体翻盘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最终,“例外”在官方微博回应称,此次彭丽媛随同出访的部分服装为国内著名设计师马可专门设计定制,由民族品牌“无用”及“例外”团队配合制作,且此次设计及制作为专项定制单品,不在任何公开场合售卖。

中国本土品牌的高级定制服装首次以如此高度展示于世界面前,也令“例外”这个对多数中国人而言相对陌生的本土服装品牌一夜蹿红。

与网络的火热程度相对应,此消息也引起资本市场对服装行业的青睐。上周,服装鞋类板块整体涨幅居于A股榜首位,大杨创世、朗姿、雅戈尔等股票均出现较大涨幅。其中,曾为股神巴菲特定制西装的大杨创世曾两天涨停,全周上涨46.20%,在全部A股中居于周涨幅第一位。

中国设计推动中国品牌 “例外的走红,让中国原创设计和中国的形象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认同,这是最重要的,可以说这是重塑中国品牌的一个春天。”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例外是毛继鸿与前妻马可共同创立的设计师品牌,后来马可又单独创建了“无用”品牌,以公益事业为主。马可行事一向低调,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此次意外被大众熟知,在接受广东一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首次尝试为专人进行高级定制服务。而马可对专人设计的理解是———符合设计师个人审美、价值观的前提下为特定对象所提供的适合其需求的服装服饰。 “以第一夫人为代表的中国形象也正在得到世界认同,这恰恰是中国能够做出好产品的时机。”夏华告诉记者。

事实上,国际上不少“第一夫人”都因穿着本土品牌而推动该国时尚和服装行业的发展。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曾两次在奥巴马就职大典上穿着由华裔设计师JasonWu设计的服装,该设计师也因此而声名鹊起。有媒体报道,米歇尔为她穿过的服装品牌带去总计约27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业内人士称,此次彭丽媛着装不仅为本土品牌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可能使中国消费者盲目追求国外奢侈品牌成为过去式。

成衣品牌看好定制市场

例外品牌在微博等网络媒体的走红,令一向“高处不胜寒”的高级定制概念走下高端,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了解和认知。

据媒体报道,仅上周以来,在淘宝上,有关“成衣定制”的关键词的搜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1.4%,最近30天搜索指数环比增长63.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1.5%。

长期以来,高级定制普遍认为属于高收入阶层的小众市场。而随着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服装定制的巨大市场空间也日益显现。

“巨大的中国市场中‘小众’只是一个绝对值,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应当做小众看待,深度挖掘都是一个无可限量的大市场。”夏华曾表示。

国内服装企业也已经看到这一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纷纷将目光聚焦在高级定制服务上。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服装博览会上,温州服装首次以“高端男装看温州”的形式组团出现在展会现场。

温州服装商会负责人郑晨爱对记者表示,“男装是温州服装业的优势,要进行精准化营销,所以我们提出要打造温州男装的高端制造。展示温州高端男装制造商的工艺与制造水平、设计与开发能力,突出温州男装制造商在高端男装的制造优势。”

郑晨爱认为,高级定制改变了成衣服装的消费方式,解决了目前男装市场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成衣是标准化生产,而定制是个性化服务,定制消费已经把服装业从商业推进到服务业。”郑晨爱表示。

通过定制降低库存

对于经历了30年飞速发展的中国服装产业而言,刚刚过去的一年却是前所未有的寒冷。在大家抱团取暖的现状中,企业也在试图通过高级定制解决现有问题,更好面对未来的市场格局。

“服装企业正在经历着演变,经历着痛苦、库存、压力、唯利和恶性竞争一些非常严峻的问题。”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代理认为,定制服务在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是品牌忠诚度的建立过程。

“只要穿上定制的衣服,顾客一般不会改变他的选择。因为真正正确的定制,其效果是对一个人的改变和提升,还原他尊严的本原,是最符合他本人的品位。”张代理解释。

在庄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敏看来,在如今中国服装品牌面对库存压力时,也可以通过定制降低库存。

“品牌对市场预计不可能100%准确,导致最后利润变成库存。而定制在增加生产附加值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库存,增加企业利润。”陈敏表示。他还认为,定制也不一定是富裕阶层的专属,也可以成为大众消费的专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