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论衡
 

2013年4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对外开放促进改革是重要信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林玲

以对外开放促进改革是重要信息

3月29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提出,要促进跨国公司亚太运营中心向中国转移,以开放促进改革。作为新一任总理,他向世界昭示了一种决心,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通过开放来促进深化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

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抱怨和疑虑,是李克强总理此番表态的一个背景。大市场、低成本、人口红利、制度红利……在近几十年内,中国诸多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巨额的外资投到这片热土。然而,近几年来,情况在悄然改变,土地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外资逐渐实行国民待遇……于是,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抱怨和疑虑多了起来。

对跨国企业的抱怨和疑虑,是又一个背景。跨国企业在世界的发展壮大也是其本国具有政治话语权和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因素,以至于中国是否应该加入WTO都一直存在争议。

在这种背景下,李克强说要抓住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促进跨国公司亚太运营中心向中国转移,甚至提出以开放促进改革,就更为令人关注了。

座谈会上提到的“上海综合保税区”是国务院于1990年在上海设立的一个特殊经济区域,过去吸引了100多家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入驻,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象征。这些跨国企业正逐渐将在上海的运营中心升级为地区总部。在这个地方李克强说这番话,自然是最合适的了。

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至今,跨国企业最明显的贡献就是为中国引进了外商的直接投资,据普华永道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高达1117亿美元。有如此巨额的外资注入,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不仅为国内发展提供了资金,也带动了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且这些跨国企业每年都能给政府提供20%左右的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跨国企业就像扔进一群沙丁鱼中的鲇鱼,给国内企业群体带来的是竞争。但竞争并不总是带来消亡,相反它们会让国内企业产生活力,迫使国内企业进行改革,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从而增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从政府层面而言,为了给跨国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必然会因此加快完善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对其中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进行改革,同时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依靠资源和人口红利向绿色经济、创新经济转变。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跨国企业涌进中国市场也可能给国内经济带来一些损害。中国市场潜力虽大,但跨国企业抢夺市场的实力和劲头更大,这对本身就经营惨淡的大部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还有人担心,跨国企业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发展资金,但也有可能在获得商业利益之后将利润带回本国,造成中国的资金外流。

虽然有一些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引进跨国企业对深化国内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也不可能再闭关自守。对外开放也是对内改革的一个动力和诱因,以开放促改革,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地开放。

中国政府制定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要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一个重要战略。因为去年中国GDP总量占全球的9%,但是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占到全球的17%,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约束就是资源、能源和环境。中国要把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作为未来5至10年的核心战略,这个战略实施的期间,跨国公司将提供新的刺激。

据普华永道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在3月初对全球227位跨国企业CEO的调查显示,中国仍然是全球投资的首要目标,但其他主要经济体正在威胁这一地位。因此,要促进跨国企业的运营中心向中国转移,使中国保持外商投资首要目标的地位,政府就要为它们提供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对中国政府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环境,跨国公司诸多选项中,“提高透明度和加强反腐力度”所得到的票数远远超过其他选项,居于榜首。排在第二位的是“减少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竞争”。

李克强总理以跨国企业为题,表达了中国政府以开放促进改革的决心,在当前无疑是重要信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