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3年4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产能过剩如何破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韩哲

中国式产能过剩如何破局

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产能过剩本身不是坏事。只有适度过剩,才能有企业竞争。如果一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比如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或者70%,就值得警惕。因为这会引发企业间恶性竞争,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市场经济的常态就是产能过剩,恰到好处的供求平衡几乎是没可能的事情。产能过剩之下,企业要么在压力下出局,要么在动力下在服务和创新上破局。很多时候,充分竞争与产能过剩是纠缠在一起的,想得到充分竞争的好处,就要忍受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最后交由市场去裁定。

中国式的产能过剩,并非市场自由竞争形成,而是政府驱动投资模式的伴生品。国内很多产业,产能过剩从一开始就是由于政府过多地介入到微观经济活动之中,因而扭曲了价格信号,也扭曲了企业的供给曲线和成本结构。既放大了企业超过自身能力的扩张,也放大了企业在市场变幻时的风险。一方面,地方政府给钱给地给政策,各种明补暗补使劲补,让企业做大做强之心瞬间膨胀;另一方面,政府的过度介入,让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都过分相信政府的兜底。尚德之败就是一个教科书般的例子,用之管窥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自是一窥到底。

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经济体中,产能通常都不会严重过剩,因为一旦过剩就意味着有大量企业要被淘汰出市场,从而减少供给,达成一个动态平衡。但在我国,地方政府出于本地GDP、财税和就业的考虑,坚决抗拒市场力量,就不让这些企业倒闭和出局,于是产能过剩就逐渐累积,最后发展成为一个中国经济的痼疾。

国家对于产能过剩的调控一直就没停过,但始终不见成效。因为其调控多以行政手段为主,诸如限制市场准入、严格项目审批、先进产能等量置换落后产能,这些所谓的重拳出击在地方政府的虚与委蛇之下,往往都打在了棉花上。

解决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出路还是在政府身上。政府要管住自己闲不住的手,别动辄就投资驱动。否则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只会一直持续下去,愈演愈烈。更重要的是,政府别自我感觉太好,大有一眼就断定天下产业发展之势,动辄要引领产业发展。苹果不是引领出来的,支付宝、微信也不是被规划出来的。政府的工作职责,就是致力于市场环境的完善,不仅包括减少企业的审批成本,也包括让扭曲的价格信号恢复到市场正常水平,让环境成本显性化。只有在市场的内生驱动之下,兼并重组也好,大浪淘沙也罢,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才可以被消化掉。(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