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构筑全产业链梦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丁国明蒋皓
中粮:构筑全产业链梦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一粒种子,洒下一个希望;收获一颗果实,实现一个梦想。近年来,中粮集团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在服务“三农”、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群众食品安全、引领农业-粮油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各方面成果喜人。
探索农业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2012年,中粮集团国内采购近3000万吨,采购金额723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近1200万户;其中,通过订单农业、合同养殖、合同采购等形式直接带动农户361.8万户,通过经纪人采购、市场采购等形式间接带动农户约800万户,带动农民增收共计16.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2%。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粮依托旗下企业,积极探索订单农业模式。2012年订单农业面积达378万亩,有效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推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升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是中粮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小麦为例,中粮在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小麦主产区建立了订单农业基地,订单总面积达60万亩。
中粮逐渐探索出了“政府+企业+农户”和“合作社+企业+政府”的两种模式。充分借助政府的力量,提高种植效率和效益,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实现对农业资源“由零到整”的整合。
与此同时,中粮通过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农资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养殖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抵御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提升农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2012年,蒙牛投入约5亿元资金,帮扶684个牧场完成了转型及合并,集约化牧场建设使蒙牛从源头消除了质量安全隐患。2012年,“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成立,大幅提升了我国乳品行业从奶牛现代化养殖开始一直到整个乳品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
中粮在湖北、天津、江苏等地建设了21个生猪绿色自养基地,形成了120万头生猪养殖规模;在山东、江苏建设了38个肉鸡自养基地,形成6300万只鸡苗产能、2400万只肉鸡自养规模。
在金融服务方面,中粮集团旗下龙江银行推出了“惠农链”品牌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近五年来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75亿元,惠及农户和就业人群650多万人。
服务宏观调控
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以来,中粮共计进口农产品1564万吨,有效满足了国内需求,稳定了市场和价格。国内粮食贸易流通总量超过1800万吨,有效促进了粮油供需的区域平衡。
在粮油食品加工业务领域,中粮新增投资超过300亿元,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有10个,全部建成后将形成2068万吨/年的米、面、油、淀粉糖和饲料加工规模。目前,中粮已拥有终端销售网点230多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和十几万个县乡村市场,具备了较强的保障市场供应、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在有效发挥行业领军企业作用和“全产业链”模式示范作用的同时,中粮还引领行业内企业在农粮食品产业的各个环节上加强食品安全管控。今年以来,中粮投入超过10亿元,致力于打造加工应用技术、品牌食品开发、营养与代谢等六大研发平台,开发出了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有效提升产品的营养健康水平,促进国民营养平衡和身体素质提高。因自身产品的安全、营养、健康,中粮被选为中国奥委会、中国体育代表团2012—2019年合作伙伴。
加强创新
推动转型升级
到“十二五”末,发展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中粮的目标定位是十分清楚的。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粮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合作社+政府”等发展订单农业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继续通过龙江银行、农业产业基金、中粮信托等金融平台,加快发展农业金融业务,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继续发展奶牛、生猪、肉鸡的规模化、科学化养殖业务,推动集约化牧场奶量供应占比达到100%,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进一步完善粮油食品产业的战略布局,力争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达到8000万吨/年,成为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力军。全面建立起完全可控的“全产业链可追溯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研发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为促进国民营养平衡和身体素质提高作出更大贡献。
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粮全产业链的梦想如此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