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综合
 

2013年3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企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要破除利益集团的藩篱和掣肘,使之分类归位,责任主体明确,并放在法制的
  “笼子”里由出资人代表加以集中监管。———金思宇

国企改革:坚持在深水区奋勇前进———专访中国智库高级研究员金思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国企改革:坚持在深水区奋勇前进———专访中国智库高级研究员金思宇

金思宇

近日,中央任命了新的国资委主要领导,此举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人们都在猜测或观望国资委新任掌门人将有何新的举措?如何在完善国资监管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正值国资委成立10周年之际,《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国资专家、中国智库高级研究员金思宇。

在完善国资监管中

深化国企改革

《中国企业报》:金教授,作为知名国资专家,您是否用几句话评价一下十年来的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工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思宇:自2003年3月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毫无疑问,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有资产监管框架结构和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资产总量和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但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真正完成,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市场活力仍需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机制仍不顺畅,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国有资产监管远没有完全到位,监管体制、体系和格局尚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企业报》:您对中央新任命的国资委两位主要领导如何评价?有何期待?

金思宇:近日,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同志在国务院国资委局以上干部大会上代表中央宣布了中石油原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同志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张毅同志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的决定。我们认为,两位主要领导一个来自央企,一个来自地方,各有不同的经历、背景和优势,都有西部省区主政经历,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均为十八届中央委员,“空降”到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新一任领导赴任正好赶上国资委成立十周年。相对于李荣融时代“建章立制、做大做强”谋发展和王勇时代“央地合作、做强做优”练内功而言,新任国资委掌门人既面临历史机遇,也面临风险挑战,在前两任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既要为国企改革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新的路线图,又要探索国企垄断行业企业改革市场化、公众化的突破口,还要继续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中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寻找新动力。可以预见,“敏毅配”将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开启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拓市场的新时代,形成国资监管“责任明确、权力制衡”上水平的新格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任务,加大攻坚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再次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确提出“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如今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因此,深化国企改革不仅需要有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信念和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而且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触及利益集团敢于碰硬的魄力和锐意创新的动力。

具体来看,蒋洁敏在石油战线干了几十年,既有地方从政经历,又有央企管理经验,既懂得政府机构运行规则,又对市场具有高度的敏锐度,从央企龙头“老大”到国资监管“掌门人”,由被监管者到监管者的角色转变,他的思路和做法肯定会与刚刚升任国务委员的王勇有所不同,可能会侧重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企市场化水平,解决政府和企业关系的扭曲环节,强化国资监管的制度建设和舆论环境。张毅在地方和中央从事党务工作几十年,熟悉纪检监察和党建工作,是一位资深的省部级领导,他可能会侧重于干部队伍建设和企业党建、纪检监察工作,强化廉洁从业,加大查处力度。可以说,无论国有企业还是国资监管机构都对新任领导寄予厚望,无论学术界还是各类媒体都是热忱关注。

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中国企业报》:十八大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不少人认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金思宇: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企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企改革都是最复杂最敏感最难解决的世界性难题。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国企改革是一个不断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互动的过程。应该说这些年来,各地政府和各级监管机构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尤其是政企分开,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远远没有到位,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倒退现象。政资分开也是如此。关键要破除利益集团的藩篱和掣肘,使之分类归位,责任主体明确,并放在法制的“笼子”里由出资人代表加以集中监管。

严格地讲,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远未完善,有些领导干部还在自觉不自觉地沿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有时直接干预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很多不适应今天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审批项目还有所保留。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完全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个关系不理顺,不仅妨碍公平竞争,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的效率,还会滋生腐败和“寻租”现象。

市场经济是自由交易经济,但市场交易有效有序进行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法治。法治可以约束经济人的行为,包括产权界定和保护、合同和法律的执行、维护市场竞争等。倘若没有法制的保障,产权就是不安全的,市场主体就不可能致力于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取利益,就不可能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就难以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重要的是建立有竞争的市场机制。如果没有公平竞争的话,这个市场的效率一定会降低的。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理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换言之,要用法律来规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的行为,保障市场经济高效运行、健康发展。所以,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企业报》:那么您对“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金思宇:现代经济学的分析表明,政府拥有“三只手”:一只是无为之手,一只是扶持之手,一只是掠夺之手。掠夺之手的意思是政府的权力太大了,没有约束。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当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限制政府掠夺之手。就像李克强总理说的,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

目前,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特别要更加尊重企业主体,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发展规律,更好地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能够公平地竞争,能够自我调节,优胜劣汰。

改革没有完成时

坚持“两条腿走路”

《中国企业报》:近年来,“国民共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社会上还是不断抱怨“国进民退”,您认为原因何在?应该如何实现“国有”和“民营”合作共赢?

金思宇:事实上,从企业数量、就业人数、产值利润等统计数据来看,“国进民退”是个伪命题。之所以会有“国进民退”的争议和抱怨,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完全公平的境地,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要做的就是研究落实如何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处于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强化法制力量,从权力主导型改革转向依法推进改革。政府要管好该管的,至于不该管的则应由市场去引导去调节。

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决不能偏废。不搞单一的公有制,也不搞全盘私有化。“两条腿走路”是中国经济成功之道,也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公众化、法治化。另一方面,要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实行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经营多样化、资本混合化,使之成为国有企业重要的生产加工、补给基地和劳务协作力量,实现“国有”、“民营”合作共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否也适用?有何高见?

金思宇: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因为现阶段国企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国有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等外延性扩张模式,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型,自主创新投入和能力不够。产业规划或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电力、铁路、烟草等仍处于垄断地位。一些行业的国有企业仍然需要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结果盲目上项目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即使出现巨额亏损了也由政府来买单、核销或注资。有些企业片面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借口而反对改革,有些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技术骨干青黄不接、庞大的臃员难以辞退,导致企业包袱越来越沉重,等等。我们认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对深化国有企业讲同样适用,是完全可以用好的“大利包”,也是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强大动力。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由探索型转向目标型改革,集中民智搞好顶层设计,注重战略性、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具体地讲,一是继续加大国有经济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企业重组整合,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促进中央企业的资源向重要行业的优势企业集中。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主业投资制度,严格控制新增非主业投资,推进主辅分离,引导企业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三是加大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力度,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淘汰落后设备,发展循环经济。四是通过压缩管理链条,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业务结构和组织结构,推进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通过风险投资等新的投融资模式,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投资,支持合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五是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考核政策和中长期激励制度,加强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建设。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千人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六是主动寻找新的资源带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中国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锤炼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