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人文生活
 

2013年3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往岁月里安放的青春往事,带给“知青”企业家的,不仅仅只有回忆。自艰苦年代而来的勇敢向前、坚守信念,亦成为很多“知青”企业家面对命运变幻和商海沉浮时的底气所在。往昔的插队时光和现实的企业生涯从未平行,但却永远交织。

走过“知青”岁月的企业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走过“知青”岁月的企业家

黄怒波

黄宏生

马蔚华

李东生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中有三位都是知青的讯息被看做是一个时代的潮声———它来自多年前的苍茫岁月。

人们很容易发现,作为社会主流精英群体的企业家,拥有“知青”身份者绝非少数。而在“40后”、“50后”企业家中,一个几乎普遍的标签便是:他们都曾为知青。

旧时光早已远离,曾经的青年一代奔向“广阔天地”,现今的“知青”企业家们则各有各的“大有可为”。

故事1977

如果要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企业家找一个“共同点”,那就是1977年。

1977年到达了“知青”企业家群体故事的重要节点。这一年,他们的命运发生急转。改变他们的是一个中断了10年的中国高考制度以及跨过分数线依稀可见的菁菁校园。

正如之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上山下乡,1977年恢复高考使得知青们再次奔向同一个命运关口。面对不能预测的茫茫未来,1977年发生的故事成就了许多“知青”企业家人生的关键第一步。

1977年,海南琼山农场的知青黄宏生感觉“当所有的门都关闭的时候,突然又开启了一扇窗。”彼时,和黄宏生同一个农场插队的梁伟已经在山上放了好几年的羊,而另一位海南知青陈伟荣则穿着露出脚趾的解放鞋走进了高考考场。

后来,黄宏生、陈伟荣和梁伟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同班同学里还包括知青李东生。四位知青新生走上相似的创业之路。多年后,他们的称谓分别换成:创维总裁黄宏生、康佳总裁陈伟荣、德生电器总裁梁伟、TCL总裁李东生,其中,黄宏生、李东生、陈伟荣成为著名的“华南理工三剑客”。

同年,在辽宁锦州,28岁的马蔚华踏入高考考场,这已是他第二次尝试改变人生的考试,上一次他通过参加招工考试从知青变成了工人。之前在那个叫做长兴店的小村里,插队多时的马蔚华虽已准备当一辈子农民,但他依然凭借着自己的文笔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报道员。在银川的一个小村子里,宁夏唯一的一个北大招生名额戏剧性地被安排到了这里。村民们联名推荐了一个叫“大个子小黄”的知青。他就是黄怒波。多年后,马蔚华转身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黄怒波则成了在诗人与商人之间从容行走的“另类企业家”。

时光回溯到1977年高考考场,当黄宏生等海南知青们打开语文试卷,看到的是同一个作文题:“大治之年气象新”。这群刚刚走出山野田间的青年从下笔那一刻起,便告别了过往的知青岁月,掀开了他们人生的“新气象”。

1977年,是知青时代的尾声,也是“知青”企业家的开端。

岁月已逝,信念坚守

以“知青”为企业家归类,不仅仅是标明他们所经历的那个年代,更是注解他们所拥有的勇气以及坚守的信念。

1978年,在“华南理工三剑客”的同学中,还包括时年22岁的知青霍东龄。

1971年,初中毕业生霍东龄来到海南岛下乡插队。在那个“知识无用”的年代里,霍东龄白天做工,晚上在煤油灯下苦读。1977年,霍东龄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然而厄运突袭,霍东龄因病辍学,没能成为“77级”毕业生。1983年,不愿放弃学业的霍东龄进入北京邮电学院函授学院微波通信专业学习。因课程难度太大,不断有同学中途退学,最后只剩下霍东龄一个学生。三年后,霍东龄成为该专业唯一的广东毕业生。至此,时年30岁的霍东龄完成了他的“9年大学”。

霍东龄的这份坚守,来源于他所经历的6年知青时光。正是煤油灯下的苦学岁月,支撑着他将学业的理想坚持到底。后来,霍东龄走上创业之路,早年的勇气和智慧贯穿于他的企业生涯。

知青岁月养成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深深影响了许多企业家。

插队时的黄宏生是青年突击队长。开山筑路时,点炮眼是最危险的工作,而这就是黄宏生的活儿。震耳的爆炸声和纷飞的碎石,并没有让黄宏生感到丝毫的恐惧。此后多年,他经历了绝境逢生,也度过了牢狱生涯,直至回归企业,当年点炮眼的无畏保留至今。

1975年,少年阎焱来到安徽潜山县插队,一待就是三年。那段艰苦生活曾让他觉得“前面一片黑暗”,但他依然找到了快乐所在。那时,每天干完繁重农活后,阎焱躺在床上,看着房顶因漏雨而洇出的一片痕渍,学过美术的他会在心里把它想象成一幅画,并且“越看越有味道”。“当时不觉得如何,后来回想起来觉得这其实就是在艰难境地里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多年后,已成著名投资人的阎焱如此回忆。

“知青”企业家所经历的命运变幻,亦是这个国家的改革变迁。和曾经的知青岁月相比,企业家们的创业之路呈现出另一种残酷的现实。2011年,当冰岛买地遭拒引来风波不断,黄怒波以诗人的释然回应纷扰和非议,这种淡定正源于他由知青岁月沉淀而来的“逆境”情结。

“知青那段岁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又是时代的幸运儿。”霍东龄说。

过往岁月里安放的青春往事,带给“知青”企业家的,不仅仅只有回忆。自艰苦年代而来的勇敢向前、坚守信念,亦成为很多“知青”企业家面对命运变幻和商海沉浮时的底气所在。

往昔的插队时光和现实的企业生涯从未平行,但却永远交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