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商业管理
 

2013年3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吉姆·柯林斯:变革中看到永恒的管理法则

来源:中国企业报  

吉姆·柯林斯:变革中看到永恒的管理法则

吉姆·柯林斯,著名的管理专家及畅销书作家,影响中国管理十五人之一,曾获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杰出教学奖,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与杰里·波勒斯合著了《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是吉姆·柯林斯又一部力著。

吉姆·柯林斯认为,“一个见证伟大公司的人———它们如何成长,如何取得最好的业绩,如何完成从好公司到伟大公司的转变”。在他看来,虽然有些公司生来就很伟大———这是拜创业者所赐,但其他公司也可以经过努力成就伟业。不过,这需要想象力、韧性、律己和技巧。缺乏这些优点的公司将不可能成功。

“造钟,而不是造时”

早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吉姆·柯林斯因为不愿攻读博士学位,与同事产生严重分歧,愤而放弃教学。这位被业界称为“孤独的狼”的管理专家并没有因为不合群的个性而扼杀其学术上的天才。

1995年,吉姆·柯林斯回到故乡科罗拉多州波尔多市,在幼年读书的小学教室里开始了企业管理咨询,并与各种企业和社会机构的领导人一起开展对商业生活的研究。期间他还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这样的经历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业常青》一书是吉姆·柯林斯最重要的成果。这本书在商业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6年,成为超级畅销书,是公认的一部经典商业著作,重印近百次,被译为16种文字在全球发行。有评价说《基业常青》是“上亿美元也买不来”的研究成果。

在《基业常青》一书中吉姆·柯林斯指出,“伟大的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打入市场;他们并非致力于高瞻远瞩领袖的人格特质,而是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代表的一切。”

在吉姆·柯林斯看来,“造钟”就是建立一种机制,使得公司能靠组织的力量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而不必依靠某个人、产品或机会等偶然的东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企业必须越来越依靠一个好的机制,包括好的组织结构、好的评价考核体系、好的战略管理等。

伟大的公司要想生存,必须拥有一个持久的观念。这种观念必须从属于整个公司;即使有远见的领导人与世长辞,这种所谓的伟大观念也会永存。这种观念并不是围绕着一个人或一个产品,而是围绕着一个决定了公司发展目标的思想体系建立起来的,柯林斯和波勒斯认为有远见的公司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它们的核心观念毫不动摇。

柯林斯并不相信新经济真的具有那么大的影响:“新经济中根本没有什么新东西。”在他看来,只有从过眼烟云的变革中看到背后永恒的管理法则,人们才能真正了解到伟大公司的伟大之处。

因为优秀,所以难以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是柯林斯的又一力作,成为当年最佳商业书。

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对优秀公司如何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进行了描绘。

对于那些业绩平平的公司,如何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呢?针对这一问题,在5年时间里,柯林斯和他强有力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规模巨大的研究。

柯林斯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进行了研究。为此他们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只有11家公司实现了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包括吉列、金百利-克拉克、富国银行、菲利普·莫里斯等公司,它们在15年的时间里,公司的平均累积股票收益是大盘股指的6.9倍(而像GE这样举世闻名的大公司也只有2.8倍)。这些实现跨越的公司在什么方面比那些公司中的巨星,如英特尔、可口可乐等企业表现得还要优异?

柯林斯将这11家公司与那些实现跨越但并不能持久的公司和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进行对照,分析实现这一跨越的内在机制。

柯林斯发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卓越。

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如图),“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执行,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的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因为从优秀到卓越的答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普遍适用于任何机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