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论衡
 

2013年3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懂记者会上的经济风向转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锦

读懂记者会上的经济风向转变

在中国新一届政府还没有出台经济政策的时刻,新总理的第一次记者会自然备受外界关注。人们不光要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没说什么。

新总理有两个没有说。一个是投资拉动,一个是政治改革。

一个是没有说政治改革。从议程看,李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时阐述的议程,焦点基本上落在经济和社会的范畴内。一年前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年度会议结束时表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可能丧失近年取得的经济改革成果,其言犹在耳。

一个是没说投资拉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刺激政策将不再继续。用财政主导的大投资来保增长显然已经不是总理的主题,甚至连稳增长也没有强调。

再看,总理说了什么。他没有强调政府要做什么,他阐述了自己的愿景:缩小政府规模、加大反腐力度以及更加公平地分配财富,在整个记者会上28次使用“改革”这个词。明确本届政府改革的核心就是简政放权。针对政府管得太多的抱怨,他誓言将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再削减1/3。这都是讲得改革,触及政企分开这个改革的核心问题。

显然,中国经济不能不增长,然而,如何发展和增长?如果没有财政主导的大投资,没有宽松货币和高流动性,怎么办?李克强的答案是,“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同时,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还要推进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总之,一句话,通过改革和制度升级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给人感觉,李总理为经济的可持续和长期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使经济发展不再依赖政府持续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并逐步解除国有部门对经济的窒息性的主宰。新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为经济引入更多竞争。增强竞争性可以给中国带来的潜在好处是巨大的,这也为别国的历史所证明。只需看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和欧洲,就可看到竞争增强的巨大经济和社会影响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面,降低了价格并带来了更快的经济增长。一个投入竞争性市场的国有企业,会比一个主导着有限市场的国企获得更多收益。因为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会比只由几个垄断企业控制的市场发展地更快。价格下降、持续的产品质量提升和良好的营销都会吸引人们做出更多消费。这有利于成功的企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消费者储蓄率的不断下降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长期基石。更激烈的竞争还可以促进产品创新,而这也恰好符合中国政府政策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目标。

我们由此可以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风向标已经发生改变。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四年多以来,刺激保增长一直是中国经济宏观政策的主旋律,泡沫越来越大,热钱越来越多,危机要素的积聚也越来越严重。面临的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已经告诉我们,救市政策只是紧急状态之下的不得已之选,其严重的后遗症表明它无法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人们在呐喊式地提建议,然而投资刺激经济发展的惯性总是刹不住车。

现在,改变的时刻已经到来,中国经济必须重回市场的轨道。这次记者招待会上,新总理的基调改变使人看到这种风向转变。

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透露,1—2月份,中央财政收入增幅只有1.6%,可以推想,未来财政收入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不大可能了。

我们可以回顾这四年的风向转变。为了应对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本来以调结构为主基调的中国经济突然转向了强刺激式的萧条经济学。政府财政主导下的一场气势恢宏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帷幕,以此来抵消外需的崩塌。银行的货币闸门大开,货币供应一时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一个月贷款达到1.79万亿,随之而来是房地产迅速实现V型反转,房价和各种资产价格再次一飞冲天。这都是从2008年11月后发生的事情。

在这种风向转变中,受灾面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从此陷入严重的生存困境。其中的直接原因与刺激政策有关。这种刺激的资金进入大企业与政府部门,刺激政策带来了资产价格的暴涨,地产和各种生活成本的飞涨倒逼着工资上涨,工业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出口企业逐渐丧失了价格竞争力。

中央财政的收入一直都有稳定的保障,因为其主力财源主要来自能源、资源、金融、交通、地产等领域,这些中央的财源占有上游的垄断地位,他们可以向下游的中小民营企业转嫁成本,以维持高利润。

中小企业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小企业不堪重负,出现成批倒闭现象。虚拟经济发达,实体经济萎缩。1、2月份中央财政面临增长的拐点,正是说明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拐点迟早会来到的。

如果新领导层以提升各个经济部门的竞争作为改革出发点,消费者能立竿见影地从中获益,而这又将让普通民众对政府的改革计划感到信任和支持。强有力的公众信任是改革进程长期持续的关键,所以从一开始就争取尽可能多的公众支持非常重要。尤其应该得到中小企业的支持。

李克强总理维持增长的另一条思路是城镇化。在记者会上,李克强表达科学发展的态度。他在简要对城镇化问题的回答中,首先是对城镇化作用的认可,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推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为此要提供产业和公共服务支撑;再有就是突出城镇化的科学布局,认为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有就是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最后,李克强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到了必须选择质量为主,速度为辅的阶段了。这里消除了人们对盲目扩展城镇的担心。

向改革要增长,而不是向刺激要增长,向科学要发展,而不是盲目扩展,李克强选择了有活力而持久的经济取向。在经济失速的时候,泡沫化是一个最便捷的选择,而且在现有的体制和干部考核机制之下,政府、银行、企业以及居民都具有最强烈的制造泡沫的冲动。在这个时刻,下决心告别投资依赖症需要清醒的头脑,中国的官员与企业家读懂这个记者会上的经济发展风向,也需要清醒的头脑。

在这首次记者会上,李克强展现出了其懂经济、推改革、重民生的形象,首次记者会的成功将有利于其未来施政。官员与企业家们认识这种变化,也将有利于自己的取向。

(作者系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