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3年3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的经济复苏需要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如期待中国承担更多债务、平衡对华贸易赤字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议题极为关键。

人民币汇率仍是中美经贸核心争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人民币汇率仍是中美经贸核心争议点

3月19日至20日,美国新任财长雅各布·卢访华并与中国新任领导人及财经高官会晤,讨论两国面临的多项经济问题,其中包括,网络安全、人民币汇率、贸易失衡、出口和知识产权等。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今天,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国产品进口国,而中国也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债主,中美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那么,两国“新班底”的对接对中美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有何重大意义?中美未来将如何应对两国经贸投资领域近期频频出现的贸易摩擦?《中国企业报》记者对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

《中国企业报》:从美国经济现状来看,新财长雅各布·卢承担的压力不小。除了经济疲弱复苏之外,美国财政风险更是高悬于顶。此次新任财长访华对美国经济复苏有何意义?

刁大明:从2013年以来的各项经济指标看,美国经济是在经历着一次缓慢复苏的过程,而且其复苏速度有所提升。除了等待经济周期规律的回调效果之外,美国政府也始终在寻求足以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新任财长雅各布·卢作为一位预算专家,他的工作可能是围绕财政议题推进展开的。目前看,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是影响美国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截至2013年1月,联邦债务占到了美国GDP的73%。年初的财政悬崖危机被推后到5月底,而2013财年的正式拨款还在国会两院的激辩当中。美国联邦负债率在西方国家并不算高,只有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可很快弥合问题;其二,债务上限危机更多是目前两党激化矛盾冲突的表象,本质是政治危机而非财政危机。

从这个逻辑出发,美国的经济复苏需要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如期待中国承担更多债务、平衡对华贸易赤字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议题极为关键:人民币的升值势必会压缩中国对美出口的获利,从而减少贸易差,此外还可以直接令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贬值,从而减轻联邦政府国债负担。这样看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个长期存在的核心争议点。

《中国企业报》:随着中国日益延伸的利益与鼓吹“转向亚洲”的美国利益出现越来越多的交集,加之两国经贸投资领域近期以来频频出现的摩擦,中美迫切希望找到“新办法”以避免冲突。您认为中美贸易冲突主要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避免冲突?

刁大明:自2010年美国实施所谓“重返亚太”战略以来,中美双方的摩擦在众多议题上都呈现出激增态势,两国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也有一定起伏,比如美国为了分亚太经济繁荣一杯羹而推出的TPP,一定程度上就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平衡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

客观讲,中美经贸关系的摩擦源于两国出于发展现实的考虑并具有自身的利益诉求。

对美国而言,首先是如何打开中国市场、为美国企业创造商机,显然关乎美国的经济与战略利益,因而美国政府会要求中国政府对外资更为开放,为美国企业提供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其二是知识产权保护。若知识产权在中国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美国相对于中国的创新优势就会降低,因而美国会在此领域更为严苛地要求中国。其三是金融改革。美国始终认为中国金融业是一个巨大的蛋糕,期待中国放宽美国金融服务业的进入,人民币的国际化自然也是与之相关的重要一步。

而对于中国而言,首先是“企业走出去”所面对的海外政治投资风险的管控。中国期待美国给予在美投资的中资企业一个平等而公正的政治环境。其二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危机。对于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中国而言,显然是极为需要关注的。其三是中美能源合作。其关键在于能源合作中高新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比如美国目前的高技术或中等技术的对华出口限制是否将松绑,本质上讲关乎贸易平衡。

中美经贸关系虽然存在摩擦点,但总体上仍旧存在相互依赖的特性。两国需要同舟共济,关切对方诉求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切实推进一些有利于两国经济和民众的经贸合作。

《中国企业报》: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总统选在此时派新任财长雅各布·卢到访中国并与中国新任领导人及财经高官会晤,象征意义明显。您怎么看?中美经贸的未来前景如何?

刁大明:雅各布·卢此次访问是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进行的,所以会谈及超越财政部长权限的更为广泛的关切议题。卢的访问充分释放出奥巴马政府希望与中国新领导人尽快对接的政策议程。

可以预见,中美关系中的热点议题,如人民币汇率、网络安全、中国对美投资、金融合作、服务贸易、美国对华技术转让等都将表现出新形式。

对此,中美双方应该正视挑战,充分理解对方国内政治走向与需要,充分总结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经验,创新性地管理好中美关系,如深化经济对话、环境治理合作,在朝鲜问题、中东问题等议题加强沟通,进行网络安全对话、媒体和人文交流,等等,共同构筑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