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6版:区域山东金半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6版            区域山东金半岛
 

2013年3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城崛起耀半岛———威海工业新区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通讯员汪喜东本报记者张广传

新城崛起耀半岛———威海工业新区发展纪实

2008年威海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在市区南部成立工业新区,到2003年,短短五年时间,一座高标准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巍然矗立在胶东半岛上。以“产业强区、工业带动”为发展思路的工业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推进,各项事业建设蓬勃发展。

进入2013年,新一轮创业战鼓已经敲响。威海工业新区围绕打造“新园区、新城区、新景区”的新目标,依托地处威海市“两轴支撑”向南延伸一轴的中心节点位置和威海一体化发展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全面开启了二次创业跨越发展新征程。数据显示,去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5%。

全力打造

先进制造业的新园区

2013年春节刚过,2月20日一大早,工业新区蔄山镇开泰体育用品项目施工现场,几台挖掘机紧张忙碌,拉土的工程车来回进出,现场一片火热。

作为威海市引进的一家重点外资项目,坐落在工业新区的开泰体育用品项目,是由美国500强企业加顿集团投资,总投资额约6亿元,工程体量大。工程破土后,荒地平整、引进自来水、架设动力电网等所有的环节都被调整到了“新区速度”,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无独有偶,去年6月15日,总投资40亿元的纳科重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6个月,第一台挖掘机就顺利下线。日本豪雅项目开工建设仅4个月,首批光学玻璃粒子就走下生产线;总投资32亿元的三角工业园项目也在很短时间内投入运行……威海工业新区一次次以实际行动展示“新区速度”。

对于定位为威海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工业新区来说,这样的项目建设速度是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真正挺起威海制造业脊梁,工业新区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抓好招商引资,力争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

投资4900万美元的浩信新型橡胶材料和投资2000万美元的金尚生物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并在节后陆续开工;亚太国际高分子材料、意大利高档胎面胶等60多个外资项目已进入谈判阶段。

园区现有企业,也奋起跨越,有了更精彩的表现。

日本豪雅新增投资3320万美元,远远超过原定计划;浩然特塑依托聚砜、聚苯砜等特种工程塑料,扩张实施了上游产品双氯二苯酚项目,正在洽谈引进中航新型化肥抑制剂、荣昌盛塑胶模具和金世纪企业集团磁力搅拌器三个下游产品项目;远丰公司与韩国和德国有关公司合作,实施了金运高科游艇项目,真正实现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来一批配套厂家、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链条式”发展模式。

招商引资逆势突围,不仅得益于威海工业新区清晰的招商引资思路、敢打敢拼的招商队伍,也受益于新区不断完善的服务机制、体制和政策。

去年,投资380万元的威海工业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成;管委机构重新调整,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能,设立专门负责招商引资的投资贸易促进局,重点服务企业的经发局,为客商提供专业化服务,增强投资信心。出台扶持《关于鼓励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每年拿出1000万元,从集群膨胀、技术改造、职工租房补助等11个方面重奖企业发展。

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环环相扣的振兴措施,让工业新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蓬勃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更加坚实有力,先进制造业新园区迅速崛起。

强力构筑

一体布局新城区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威海工业新区的重点工作。

近日,贯通工业新区三镇的江苏中路打通,303省道也重新大修,草庙子镇、蔄山镇、汪疃镇三镇得以直通。

“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工业新区城建思路清晰。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去年工业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又投入近6亿元,进一步拓展了新城框架,提升了区域配套功能和新区形象。投资6000多万元改善农村路况,对农村公路大中修55公里;投资5000多万元,对三角河、汪疃河进行了整治,打造沿河景观带,构建亲水城市环境;投资3.6亿元,铺设管道22公里,新建两座供热站、1座调节水池、1座220千伏输变电站,正在协调启用市南郊热电厂,提升基础配套能力;投资1900万元,整治了三角河道,绿化了部分道路,新增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700万元,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

如今,走在工业新区,“十通一平”早已不是新城建设标准,省级、国家级先进开发区标准才是工业新区的努力方向。

在坚持建设精品化的同时,工业新区还坚持城市管理精细化,持续开展户外广告、室外摊点、农贸市场、违章建筑、工地扬尘等方面的整治行动,加强对道路和绿化带的养护,实行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不断改善新区环境。

一个崭新的城区在威海市区之南悄然崛起。

今年5月,草庙子镇北台村、阳泉村的700多户村民将住上新楼房,投资2.8亿元的阳光新地回迁区已经建成;去年,工业新区又有30个村完成环境整治;新区财政补贴240万元,开通中心区域一元制城市公交车,群众和企业职工出行更方便。

产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为工业新区城镇化建设提质增速。

着力建设

百姓安居乐业新景区

在威海市民的休闲生活中,工业新区无疑是个高频词:春季,到汪疃赏梨、垂钓;夏季,到蔄山镇采摘西瓜;秋季,到汪疃镇采摘葡萄……新区城郊农业争奇斗艳,在丰富人们休闲生活的同时,也让本地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让所有百姓过得去,让更多百姓过得好。”工业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刘勤显的话掷地有声。

工业新区在振兴工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威海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同时,也重新审视工业新区实际,确定了因地制宜发展城郊旅游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大樱桃采摘、西瓜品尝、葡萄采摘等丰富多彩的城郊旅游活动此起彼伏,提升了农业效益。

与此同时,秉承让更多百姓尽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工业新区一如既往地加大对民生投入。

教育方面,投资2亿多元,完成汪疃中学搬迁、十四中教学楼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蔄山中心学校;投资385万元,改造7所中小学食堂,加强安保工作,筑牢学生平安防线;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做好各类群体保障。协调启用新区医院,完成汪疃中心卫生院住院楼主体工程,累计培训医护人员600余人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提升。

新农合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和封顶线进一步提高,累计报销1956万元,5万多人次从中受益。

投入1300多万元资金,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大病患者等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1400多万元城镇居民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在全省发展蓝色经济的大战略思路引领下,工业新区正向着“争当现代化幸福威海先行区”阔步前行。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