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调查
 

2013年3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健食品市场亟须“保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闻笛

保健食品市场亟须“保奖

汤臣倍健陷入虚假宣传漩涡,这并非孤例。本是普通食品,却在市场上打着保健品的名义销售的企业大有人在。市场上,保健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等称谓让人很糊涂,再加上滋补品、营养品等当真让人眼花缭乱。很多普通消费者却对此并不了解,加上法律法规滞后、标准规范不完善,人们看到的就是很多没有保健食品批号的普通食品在宣传时却卖力鼓吹功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保健食品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朝阳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共批准产品近万个,在产产品4000多个,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000多家,年产值2600多亿元,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70多家,占总产值的38%。但与产业快速发展并存的,是保健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市场亟待规范。保健品市场的混乱程度,从每年中消协的投诉分析中,便可见一斑。在保健类产品的投诉性质中,除质量问题外,涉及广告和虚假品质的比例相对较高,2011年的数据显示,投诉问题同样主要集中在质量、广告和虚假品质,4487件保健用品的投诉中,涉及质量的2416件,广告的532件,虚假品质为421件;6138件保健食品投诉中,投诉质量问题的有2611件,其次是812件投诉广告、535件属于虚假品质,显著高于投诉普通商品和服务的平均水平。

一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牟取暴利,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广告大肆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变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甚至故意混淆与药品的界限,误导消费者。差不多每个月全国各药监部门都会公布一批违法违规宣传的保健品黑名单。有消费者感慨,对于保健品虚假宣传的情况早就已经“见怪不怪”。

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除了个别企业急功近利外,该类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标准规范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中国食品标准中没有保健食品类别,导致产品企业标准管理不明确。而对已批准的31家直销(无店铺销售)企业,经营许可在商务部,市场监管是工商和公安部门,药监部门插不上手,致使直销企业的保健食品成为监管盲区。同时,由于保健食品监管职能历经多次调整,导致在很多地区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监管职能至今尚未交接完成,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监管能力亟待加强,对非法添加、假冒伪劣、虚假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力,导致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低。

此外,还应在保健食品领域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让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规则下浮沉。乱世用重典,就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目前的状况,缺少了行政(或法律)手段的有效调控,易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